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31日 星期五

    在“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中守正创新

    作者:李双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31日 11版)

      【读经典 学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如何理解守正创新?如何在新征程上切实做到坚持守正创新?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著作,能够为我们带来宝贵启示。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原则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讲述了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共产党宣言》中的一般原理问题,也提出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完全正确”,但是“完全正确”并不等于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完全正确”并不等于我们可以止步于“一般原理”,“我们不是教条地以新原理面向世界”,而是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发展,创造性实际运用“一般原理”,实现“一般原理”的时代化国别化。

      马克思也为我们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了范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借助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概念“异化”来批判资本主义,他认为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这里,马克思设想了“人的本质”,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的存在与“人的本质”出现分离,共产主义就是人重新占有“人的本质”,实现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的一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则从唯物史观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共产主义的实现源于一般规律的作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则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他根据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在不同文本中,马克思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在这里,“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正”,论证“共产主义理想”实现必然性的角度与方法则是“新”。

    守正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辩证法

      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角度来说,守正创新则表现为如何处理好“环境”和“活动”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

      历史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各个世代的依次更替,“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各个世代前后相依,后一代人不可能离开前一代人所创造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而无中生有地创造历史。历史与现实并非截然两分、势不两立。现实是对历史的超越,但并不是说现实可以脱离历史而发展。前一代人创造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是后一代人创造历史的前提,任何一代人都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不管哪一代人,都不可能不面对“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因此,历史的创造,与其说是创造,不如说是对前一代人所创造条件的激活和再创造,不如说是对“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历史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世代交替?历史的世代交替是在“环境变更”与“活动变更”的互动中实现的。一方面,和上一代人相比,每一代人所面对的“环境”是“完全改变了的”,“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每一代人所面对的“生产力的总和”和“社会状况”都不一样,每一代人都是用“所继承的活动”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活动。另一方面,每一代人都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去改变“旧的环境”,“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他们的社会制度”。因此,人类社会的世代交替主要表现为用新的活动改变旧的环境和用旧的活动改变新的环境,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实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关系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也就是不断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

    坚持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守正创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原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辩证法,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守正就是要守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态度和真理精神,旗帜鲜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创新就要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认为自己穷尽了真理,相反,面对别人将他们的理论理解为万能钥匙,马克思遗憾地指出这样的理解“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在百年奋斗史上,我们党之所以每次都能在遭遇逆境时化险为夷,化被动为主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不断用新的理论破解困境、化解问题。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新时代坚持守正创新,就要以“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在主动求变中推动事业发展。

      (作者:李双套,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研究”〔22AKS009〕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