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同心共创复兴伟业”。两岸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艺术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多年来,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为平台,我们开展了许多艺术合作项目,比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方面,与上海市教委合办了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希望通过这些平台,两岸能用艺术语言展开交流,达到以文促融、以情促融的效果。
通过担任上海市台联副会长,主管文化教育的交流工作,我更加了解了两岸交流合作的目标重心,也更加明晰了台联工作的意义。以“原乡杯”台胞青少年征文竞赛为例,这个竞赛已经连续举办20届,一代代台胞青少年在这个舞台上讲述成长故事,溯源中华文化,将中华传统与台湾特色交融,让纯真童心与美好憧憬共振。回顾这些孩子的文章,其中的话语让人动容,也让人真切感受到台胞青少年通过“原乡杯”加深了对大陆的了解、增进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文字交流之外,两岸青少年交流交往的方式逐渐多样化,有“舞动青春·唱响未来”活动中两岸中小学生的才艺表演,还有夏令营中台湾大学生拍摄分享的精彩短视频等。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更多感受到的是责任重大。经过实地走访调研,今年我提交了三份建议,包括进一步完善在大陆执业的台湾律师相关政策、进一步赋能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创新建设、优化台湾医师及专科护理人员资格认定。我对上海8个两岸青创基地进行了全覆盖调研,与创业台青沟通交流,给出了建立台青创就业工作协同体系、提供前置化青创辅导实习服务、探索台青参与民主协商的方式等三个方面9条建议,以期促进两岸青年共同发展,为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作出新贡献。
如今两岸形势不断变化,要履行好职责,我需要持续倾听台胞心声、不断实地调研,搭建好两岸交流互动的平台,尽心尽力联谊、服务、团结好台胞。未来,我要将眼光扩大到全国范围,持续关注、调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台胞生活与发展情况,履好职、尽好责,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本报通讯员李思凡、本报记者龚亮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