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02日 星期四

    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夯实数理课程基础 培养船海特色人才

    作者:戴俊 徐文睿 周志辉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02日 14版)

      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工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高校,江苏科技大学始终以培养“兴船报国”的卓越船舶科技工程师为使命。理学院肩负了学校数学和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科学研究,承担了学校本硕博三个层次所有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数学类和物理类基础课程教学。学院紧扣卓越船舶工程科技人才的特点,在夯实学科基础、培养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发力,形成了“数理本色、船舶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建设聚焦基础研究,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学院立足基础学科定位,长期坚持建设质量高、特色鲜明的数理基础课程体系和学科平台。近3年,学院引进世界排名前200名高校的海内外优秀博士近20名,为物理和数学学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学院组建了理论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应用统计等学科团队,积极推动数理科学与海洋光学、海洋信息等方向的交叉融合,从源头探索海洋光电信息领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近5年来,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数学及物理类研究论文300余篇;3位老师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位老师入选2021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基础教学夯实数理基础,强化船海特色。学院面向全校所有理工科专业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6门必修理科通识课,打造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团队,常年站好教学一线主阵地,根据专业需求定制数理基础课程教学方案,采用分类分级教学,建立“线上开放课程—线下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特色专业辅助”的四维一体数理课程教学立体化资源建设,实现“理解—掌握—应用—创新”的多层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引入船舶海洋类相关工程物理问题,实现“船魂”文化内涵的融入,彰显船海特色高校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前沿、船海、思政”三结合的高质量数理课程资源建设。近年来,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物理》教学团队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大学物理》课程荣获江苏省一流课程、江苏省全英文留学生精品课程、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物理实验》荣获江苏省重点规划教材。

      专业设置紧扣国家船舶海洋战略需求。学院强化船海特色,注重数学、物理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建设应用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构建“理工协同、产教融合、船海特色”的教学理念,引入欧盟莱茵无损检测资格国际认证培训,主要培养物理无损检测、海洋光学等特色人才,深化学生在船体及海工结构无损检测、海洋光学成像及信息处理等领域的技能,促进学科专业的特色可持续发展。

      构建以学生科技文化节、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等为载体的金字塔型科研训练体系,学生科研训练实现100%全覆盖。学院与扬子江船业集团等船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江苏科技大学数学实践教学中心”“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实训基地”,大力推进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推动培养船舶数字智能人才。近年来,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高水平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近400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院将价值塑造、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作者:戴俊 徐文睿 周志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