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据媒体报道,为进一步浓厚“亚运年”“全面健身、共享亚运”氛围,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自2月20日起,杭州市全市共1134所中小学体育场地(馆)向社会恢复开放。根据安排,校园体育场地(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需收费的,收费标准参照《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2021年版)》中公共体育社会收费标准执行。
将中小学体育场地(馆)向社会开放,不是一个新点子。9年前,杭州市将“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率达90%以上”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杭州中小学体育场馆暂停向社会开放。之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或收紧,开放工作又经历几度重启和暂停,终于在日前又一次开启。
此次开放,实现了“一卡多场地(馆)”预约功能,杭州市体育局会同教育、数据、公安、卫健等部门和市民卡公司积极优化市民卡服务平台,并将学校体育场地(馆)开放信息纳入“亚运场馆在线”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只要登录“浙里办”搜索“校园建设”或者“亚运场馆”就可以在线预约。这项实验曾取得不俗的效果。据媒体报道,仅2022年暑假,不到两个月,杭州入校锻炼市民就超134万人次。因而,此次重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与响应。
从竞技体育到全民运动,是从高峰到高原的建设。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增强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这就要求健身活动在时间上能随时进行,在地点上能随处开展,在方式上能随心所选。杭州此次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并整合预约方式正是在这三方面满足了公众对健身的需求。
中小学校一般选址在人员聚居的地点,满足了健身随地发生的要求。相对于大学的运动场馆对学生开放时间长的特点,中小学校的场馆因为没有学生留校而更易于在时间上管理与统筹,是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极大补充,拓展人们易于接触的健身场地面积。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校内场馆首先要满足师生教学、训练与课外活动的需求,才能兼顾社会需求。在场馆管理上,也不能对学校现有的秩序造成太多干扰,对于场馆的人工、水电、设施设备的维护以及相关保险等费用也要提早谋划。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这离全民健身的目标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除了积极开拓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还有很多新的尝试正在进行。高架桥下、老厂房甚至垃圾清运车停放点,越来越多城市的金角银边被用来因地制宜布局各类健身设施,拓展全民健身的空间。这样的努力绝不只是为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数字的增长,更是为了一代人体魄的强健与精神的健康。
(作者:张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