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
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加快推动实现变革性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标志性成果,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市两会、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2022年12月以来,重庆召开的几次全市性会议,都确定了“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目标更明了,任务更重了,节奏更快了。有人形容:整个重庆都“跑”起来了。
重大项目支撑 引领产业优化升级
2月18日,重庆市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当天开工的354个重大项目,涵盖电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经济等26个行业和领域,总投资超过3194亿元。
在江北区视频连线分现场开工的21个重大项目中,计划投资28亿元的江北华能国际能源先行区西南区域总部,将通过龙头企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中国(重庆)能源企业总部,提升重庆的能源保障能力,助推全市新能源建设。这个项目还有利于丰富商贸和金融业态,助推江北以“营商环境最优区”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
“这次354个同时‘起跑’的项目,体量大、领域广,示范效应好、投资引领强。”重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背后,是重庆锚定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强化优势的努力。2022年12月以来,重庆聚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点工作,加紧谋划确定了计划今年实施的1146个重点项目,其中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优化升级项目计划投资将成倍增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站上热合机套好鞋套,再去风淋区吹1分钟,这是璧山区青山工业变速器项目部员工每次进入生产车间的必经程序。“我们已经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全过程智能精细管控,操作人员只需点击‘零件’‘工序’和‘生成’等指令,一套打磨成型的变速器产品就能顺利下线。”据青山工业数字化带头人廖政高介绍,围绕打造千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璧山今年启动了“千亿集群、百亿链主、亿元规上、万家创新”四大产业培育工程,1月初便集中签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重点项目46个,总投资419亿元。
綦江区通过“重特色、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促创新”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去年共引进新材料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链项目42个,全年工业投资增长30%,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9家。2月18日,全区又有总投资424亿元的65个项目集中开工。“这里营商环境好,平台活力强、发展空间大。我们签订投资协议后,只过了4个月就正式投产了。”重庆新视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强说,公司去年的营业额已经超过4亿元,今年还将继续投入1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30亿元。
智能引领制造 创新驱动发展
1月9日,全国首个国家级氢能动力质量检测中心(一期)在重庆两江新区投入运营。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氢能中心副主任邓波表示,检测中心可有效满足重庆氢能企业对检验检测等各项服务的需求,标志着重庆具备了氢能全产业链检测和服务能力,将促进成渝“氢走廊”向纵深发展。
锚定“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目标,两江新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延伸产业链,着力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瞄准新兴产业创设开放式、国际化商端研发机构,推动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立多层次创投服务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人才链、产业链、资本链有效互动;在重庆率先设立4个“专精特新”产业园区,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
在两江新区,可以看到很多标志着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之最”和“第一”:全球首创的车用六合一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全球最强的电子玻璃、全球首款载人级两座智能分体式飞行汽车工程样车、全球首个全电数字平台,还有全国首个功能型无人车标准创新研究中心、国内最大的固态电池生产基地……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两江新区加快构建整车高端化、供应链高级化、创新自主化、生态协同化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2022年新能源整车产值和产量分别增长了502%、283%。
2月16日上午,重庆美莱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涛参加了一种国产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案的视频连线讨论会。王涛和他的研究团队在位于重庆国际生物城的公司总部视频会议室,与他们“屏对屏”的,是公司海外研究团队和国外一些医院的专家。
美莱德是一家发展迅速的全链条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已与国内外近百家药企签订了药物、医疗器械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临床研究服务协议,过去3年内销售收入增长了10倍。“我们正抢抓经济复苏的机遇,积极拓展我国自主研发新药的海外市场。”公司总经理刘颜说。
重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记者在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的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全长150米的垂直轴动力智能化生产线上,产品似乎是在无缝衔接的各道工序中“自动生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制造部部长甘建伟介绍,公司已被认定为重庆的数字化车间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正式开启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生产”。
城乡区域统筹共谱“发展协奏曲”
初春时节,铜梁区的“巴岳农庄”里,处处都是“人勤春早农事忙”的劳动场景。在侣俸镇保乡村蔬菜基地,刘福琼和几个要好的乡亲一边飞快地采摘螺丝椒,一边给记者介绍村里的乡村振兴车间和“农业生产流水线”。
重庆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直辖市,城乡区域统筹协调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动力。铜梁区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引领,完善城镇功能,创建和美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共富。“巴岳农庄”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搭建股权平台,推动农工商、农文旅融合,当地居民“家门口的工作”更稳定了,分红和工资收入越来越多了。“‘地里季季有菜,我们月月有活儿’,城里人丰富了菜篮子,村里人鼓了钱袋子。”刘福琼说。
1月2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重庆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大会,明确提出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的“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的总牵引总抓手。全市各区县找准定位,努力通过“以一域服务全局”崛起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兴战略支点”。
过去被称为“重庆西大门”的潼南区和荣昌区,利用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的“腹心区位”新优势,聚集两地资源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潼南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绿色制造业、高效化特色化做强现代农业,重点培育了装备制造、新材料、大众消费品三个200亿元级产业集群和绿色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两个100亿元级产业集群,2022年的农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荣昌推动川渝共建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2022年通过以商招商吸引了56家企业入驻。重庆北碚区与四川绵阳市共同设立2亿元的绵碚科创基金,联合开展“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系列活动,目前已促成两地开展了7项技术合作,带动研发投入1000余万元。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加快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月6日至8日,永川组织区内职业院校主动走访对接渝东北三峡库区的奉节县和渝东南武陵山区的彭水县,签订职业院校干部互派、教师互聘、学生交流、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全方位合作协议,三地协同启动了职业教育“春天的列车”。“永川是我国的西部职教基地,必须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积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永川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盛逵表示,将通过组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等方式,加速推进成渝地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