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支茭白整齐码好,用绳子系紧后打包装袋……清晨6点多,浙江绍兴嵊州市普惠蔬菜基地开始热闹起来。“通过‘校食安’平台,基地里每天都有3000多斤农产品直达校园餐桌。”嵊州市鹿山街道江夏茭白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炜广高兴地说。
剡湖街道的大湾禽业合作社也是嵊州市“校食安”监管平台的供货商。“原来村民们担心鸡鸭鹅卖不出去,不敢搞大规模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虎说,纳入平台后,有了稳定的校园订单,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现在有100多户养殖户共同搞养殖。
记者了解到,通过数字赋能,嵊州市不断升级更新“校食安”监管平台,通过升级追溯管理、配送监控、家校互动等模块,既保障师生“舌尖安全”,又让当地农户获得了更多收入。
“你看,这里能够实时看到校园后厨的情况。”在嵊州市市场监管局的“校食安”综合研判中心,食品流通科工作人员洪璐杰指着大屏幕对记者说,通过一张电子“食安地图”,153所学校的后厨、售卖窗等区域一览无余。针对异常情况,系统还可以完成自动抓拍、留存,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在屏幕的另一侧,则动态滚动着当天各类食材的检测结果,如发现不合格食品还能实时记录、预警,为校园食品安全添上一把“安全锁”。
“我们每天可检测300多份农产品样品。”在嵊州市益嘉配送有限公司的校园食材检测中心里,检测员拿出一袋红辣椒,检测其有无农药残留。据悉,目前“校食安”通过政府买单方式,经营户将农产品就近送到第三方检测中心进行免费检测,检测结果都会被录入“云端”实时共享,让农户享受到优惠和便利。
“校食安”念了两本经,一本安全经,一本致富经。“一方面,学生们吃得安全,家长放心;另一方面,本地农户有了稳定订单增加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嵊州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通过“校食安”,严把质量关,本地优质农产品实现了从菜园直接到校园的精准产供销模式,一年食材采购额超5000万元,带动了15个农业合作社和300多户农户增收。
在“校食安3.0版本”的基础上,嵊州还推出了“电子食安身份证”应用模块,家长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各类食材的检测报告,师生用餐更加放心、安心,也有效解决了农户检测信息接收慢、食材溯源环节长等问题。不仅如此,有了官方平台帮忙“吆喝”,当地优质的农产品也被市场认可,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2022年,嵊州市“电子食安身份证”普及使用率已达96%,辐射带动经营户户均增收超过4万元。
(本报记者 陆 健 本报见习记者 刘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