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3日 星期四

    美国是阻碍俄乌止战和谈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长宁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3日 12版)

      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以来,美国几乎用了除亲自上阵作战之外的所有手段来介入这场危机——带头出钱出军火,让乌克兰流血,让欧洲咽下战乱苦果,让世界陷入动荡不安。美国利用俄乌冲突“做局”的背后有着清晰的战略目标:彻底削弱俄罗斯,深度控制欧洲,加紧遏制中国,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美国霸权利益。

      一年来,面对战火与流离,世人对和平满怀憧憬。理性地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乌克兰危机能否实现停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主要矛盾一方的美国是否认为自身能在冲突中达成战略目标。如果美国继续将俄乌冲突当作收割霸权利益的必要“布景”,各方将很难尽早止战、重返谈判。

    复活冷战思维

      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式民主”早已百孔千疮,美国惯以“国际道义”诏令世界的优越感正加速幻灭。国会山骚乱、弗洛伊德事件引燃的族裔抗争、新冠疫情期间的乱象与“甩锅”,加之美国社会的枪支痼疾、私营监狱与大规模监禁顽症,使世人看清了“山巅之城”的真实面目。拜登竞选总统期间撰文《为什么美国必须再次领导世界》,借批判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来抒发其不甘任由“美式民主”溃败的愿望。执政以来,拜登政府将自己塑造为“民主”的拯救者,试图证明所谓“民主仍然管用”。在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下,介入俄乌冲突成为美国遮盖“美式民主”疮疤、重新领导“自由世界”的绝佳契机。

      美国自始便不遗余力地将俄乌冲突包装成“民主对抗威权”叙事。这件俨然光鲜的道义外衣蔽藏了乌克兰危机的成因与本质,诱使世人用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看待俄乌冲突,导致一叶障目,难见冲突背后历史与现实的复杂纠葛,冲淡了平衡法理义利、寻求解局的理性思考,掩盖了美西方不惜摧毁全球化基础、轮番对俄施加极限制裁的本来面目,粉饰了为牟取暴利、把俄乌冲突当作“展柜”“橱窗”的美国军火商。意识形态叙事是美国操纵国际话语认知的提线,也是阻碍俄乌止战和谈的锁链,就连欧洲大国任何兼顾俄乌诉求的言行都被指责为背叛“民主”。美国还试图运用“民主对抗威权”叙事来塑造遏制中国的战略环境,酝酿将当前打压、制裁俄罗斯的手段嫁接到未来针对中国的具体场景中。

    执迷单极霸权

      俄乌冲突爆发前,美欧关系已有明显裂痕,诸如“西方缺失”“北约脑死亡”之类的抱怨充斥其间。从表面上看,这是特朗普政府耗散美国道义位势、不断失信于盟友伙伴所招致的后果;从深远来看,这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演进与美国执迷于单极霸权之间产生的撕扯。

      因此,拜登政府清算特朗普时期的外交政策并不必然能实现“美国回归”。要重整美国领导的联盟体系,唯有利用强大外部共敌及其带来的现实威胁。俄乌冲突无疑是美国打断欧洲战略自主步伐、重新控制以欧洲为主的联盟体系的重要机遇。近期,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指出,当今时代欧洲国家与欧盟面对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在更加多极化的世界中保持独立自主。反观当下形势,这一明智判断却带有些许苦涩甚至尴尬。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战略自主的前景不仅要面对美国的政策裹挟,还需克服“法德轴心”的内外挑战以及新老欧洲分歧的诘难。

      除了战略与安全领域,美国还借用俄乌冲突削弱欧洲经济独立自主的基础。2022年年末,欧洲多地经历暖冬,稍减此前关于隆冬严寒、能源危机的民生担忧。但是,欧洲能源困局并未消解,自身的脆弱性反而凸显。欧洲能源价格高企、供应紧张导致部分国家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下滑,甚至经营陷入困难。美国竞争企业凭借相对低廉的能源价格迅速挤占市场份额。加之美国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国内立法补贴产业回流,欧洲国家正成为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扭曲市场规则、恣意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公然开展不正当竞争行径的主要受害方之一。

    撕裂国内政治

      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国国内政治已深陷极化撕裂僵局,党派恶斗不断突破传统规则界限。介入俄乌冲突给难以合作推动关键政治议程的民主、共和两党短暂带来少有的共识,但终究是空中楼阁。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曾在《外交政策始于国内:办好美国国内的事》一书中说,“对美国安全和繁荣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国外,而是来自国内本身”。美国办不好国内的事,就会成为世界的麻烦。时任总统特朗普曾被“通俄门”调查缠身,又因与泽连斯基“电话门”遭检举而被由民主党控制的国会众议院弹劾。面对虎视眈眈、伺机报复的共和党人,拜登执政后于2021年年底抛出的“反腐败战略”多少带有下先手棋封堵反对者攻击之意。在当前党同伐异、乱象丛生的政治氛围下,难以想象美国能够产出真正有利于俄乌冲突和平解决的政策。

      拜登在近期的国情咨文中承诺会对乌克兰“支持到底”,但美国社会舆论在援乌的期限、手段和具体内容等方面已产生显著分歧。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2022年11月的民调显示,认为美国应当对乌克兰“支持到底”的受访者逐渐减少,认为美国应该促乌和谈的受访者比例正在上升,且已与持前种观点者的比例旗鼓相当。美国两党关于援乌问题的立场也在发生明显变化,面对“接收难民与否”等敏感问题时的分歧愈显扩大。根据美国皮尤中心2023年年初的民调统计,40%的共和党人及倾向共和党的独立人士认为美国对乌援助过度,全部受访者中有26%认为美国援乌过度,以上两个数据分别是2022年3月相同问题民调结果的4.4倍和3.7倍。随着美国新一轮大选周期开启,不难预见的是俄乌冲突话题会引发新的对立与撕裂,并体现于美国外交政策的不确定性中,致使危机复杂化、长期化。

      俄乌冲突已对世界格局造成深远冲击。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梅农日前在《外交事务》网站撰文指出,俄乌冲突及大国对抗削弱了世界秩序,分散了解决全球紧迫问题的注意力,加重了系统性风险,使中小国家更显脆弱。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是思考这场危机带来了什么、怎样解决危机的宝贵契机。要建设性地劝和促谈、推动俄乌冲突和平解决,国际社会应该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也必须看清并限制造成危机扩大、外溢、失控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长宁,系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