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9日 星期日

    他是研究“国宝”的“国宝”

    ——追忆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9日 04版)

      【追思】 

      “他是我们的‘熊猫教授’。”“他是研究‘国宝’的‘国宝’。”2月16日22时08分,有着“熊猫教授”美誉的胡锦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4岁。消息传出后,大家纷纷表达哀悼,表达对先生的怀念。

      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开江,1982年6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8月,他从北师大研究生班毕业后进入西华师范大学(原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动物学家、世界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副理事长。

      西华师范大学在讣告中写道,胡锦矗先生一生心系祖国绿水青山、扎根西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倾尽毕生精力投入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治学之严谨、知识之渊博、育人之悉心、为人之清正、待人之和蔼,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胡锦矗生前好友、《看熊猫》杂志主编、作家谭楷,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四川南充,与胡锦矗告别。他悲痛地说:“胡老就是一部大熊猫的活字典,现在他走了,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我的生命似乎也被挖掉了一个重要的部分。”

      “记得那年在先生办公室,80多岁高龄的先生对我说,一生很快、很短,选择你热爱的、喜欢的就好。”一名西华师大校友说,胡锦矗的一生也是这样,选择了他热爱的事业、热爱的地方。

      胡锦矗是我国大熊猫野外研究及保护事业的开拓者,这也是他热爱一生的事业。他组织和领导了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发明了通过大熊猫粪便确定大熊猫的数量、种群年龄结构、活动范围及规律等的“胡氏方法”,首次调查出了我国大熊猫的数量,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五一棚”,促成了我国首次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野生大熊猫生态研究的学术专著。

      胡锦矗在国内开展多项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领衔完成的《四川省野生珍稀动物资源调查》及《长江水产资源调查》两项科研成果均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调查结果直接促成了唐家河、马边、小寨子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大熊猫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得到了有效拯救。

      胡锦矗也为他热爱的事业,付出了一生的坚守。

      胡锦矗2007年退休后仍坚持到办公室工作至91岁高龄。2022年,他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致力于大熊猫科研的目的,就是保护与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当下,圈养大熊猫繁育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能为野生种群的补充给予支持。”

      “还记得读书时,老师讲到先生的事迹时说,他在野外待了十几年。”一名网友留言说,老师讲得很轻松,我们听到后却感到很震撼。

      “我的高中生物老师就是胡锦矗先生的学生。去年,老先生还坐着轮椅来到实验楼作指导,我们感触很深。”来自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学子留言深切缅怀胡锦矗。

      西华师范大学的校友们表示,胡锦矗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要向先生学习,学习他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精神,学习他勤俭质朴、待人真诚的品质。“每个西华人都应该继承先生遗志,奋力前行!”

      胡锦矗还致力于培养人才,让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胡锦矗自198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一直坚持授课到84岁高龄。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物学科研工作者及保护区一线工作人员,为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我自1978年在四川卧龙参加老师举办的全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培训班开始,到1982年随老师在‘五一棚’参与大熊猫野外研究,至2000年又师从老师的动物学研究生班。”胡锦矗的一名学生在西华师大官方微信下留言说,“先生几十年如师如父,情之深切,恩同再造。”

      (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