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9日 星期日

    俄罗斯就“北溪”爆炸案向美国讨说法

    作者:本报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9日 08版)

      【记者连线】 

      针对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爆料美国、挪威军队共同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一事,美西方和俄罗斯过去一段时间采取迥异的立场。与美白宫和挪外交部矢口否认、丹麦官方表示“无可奉告”形成鲜明对比,俄政府、战略学界以及媒体则是口诛笔伐,指责美国实施的“国家恐怖主义”正在开启一个危险先例。

    俄驻美使馆:这是一起“国际恐怖主义”事件

      过去两周,俄克里姆林宫、议会上下两院以及外交部、驻美国使馆等,纷纷要求美国澄清其在“北溪”爆炸案中的角色,并要求召开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对此展开国际调查。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月9日称,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公布的这些材料再次表明,有必要对这次针对关键基础设施发动的前所未有袭击展开公开的国际调查,“不揭露、不惩罚肇事者是不可能的”。他说,由于这次“恐怖主义”行为,德国事实上失去了非常重要的能源设施。

      在9日当天的社交媒体中,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沃洛金作出呼应。他说,有关“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应当成为国际调查和追究美国总统拜登责任的基础,“拜登将作为恐怖分子载入历史”。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副主席科萨切夫15日提议,应该由一个宣过誓的独立调查小组询问德国、丹麦和瑞典,原因在于上述三国曾参与过爆炸事件调查。

      在这场俄罗斯与美西方的“外交战”“舆论战”中,俄罗斯外交部门自然是冲锋在前。俄外长拉夫罗夫2月12日在出席一场活动中说,美国官员们实际上已经承认“北溪-1”和“北溪-2”的爆炸是他们所为,现在甚至还会很高兴地谈论此事,“美国这么做,是为了摧毁以俄罗斯能源、德国技术为基础的强大联盟,因为它认为该联盟威胁到了许多美国公司的垄断地位”。拉夫罗夫2月15日在俄国家杜马接受议会问政时则进一步称,俄方准备就调查“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召集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讨论展开调查的适当形式。对于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此前声称联合国不具有调查“北溪”事件的相关资质,拉夫罗夫反驳称“恕我直言,我们并不能认同相关立场”。

      美国当地时间15日,俄驻美大使馆驳斥美国务院关于“北溪”爆炸事件的言论,“俄罗斯不会允许搅浑水,不能让损害能源基础设施的行径被掩盖”。与此同时,俄使馆发言人还将该事件定性为“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要求展开全面、独立调查。而早在去年10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听取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报告后就认定,“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明显是恐怖袭击。

    俄战略界:美国打开了“潘多拉盒子”

      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在其他地方重演的可能性,佩斯科夫“深表忧虑”。他在2月9日称,那些对“北溪”管道进行恐袭的人,可以在世界任何地点把这样的事情再做一遍,“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危险的先例。”

      事实上,克宫的“忧虑”并非多余。俄著名政论网站“观点网”刊文称,破坏“北溪”变成了北约的新问题。

      文章质疑,北约宣布“保护水下基础设施安全”倡议的时间,与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关于美国、挪威破坏“北溪”管道的调查文章刊发几乎同时,两者之间存在何种关联性?北约在大西洋的通信设施哪些最为脆弱?

      根据“海底电缆网络”门户网站提供的开源信息,美、英以及欧洲大陆国家之间由十几个负责传输互联网数据的电缆系统所组成的网络相连,而华盛顿是该跨大西洋通信的主要“拥有者”。其中,英吉利海峡的关键基础设施最为脆弱,连接美、德、法以及荷兰的电缆穿过其海底。除了互联网电缆外,大西洋盆地实际上还布满了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这些管道中的一部分位于很深的海底,虽然这样可使其更不容易遭到破坏,但同时也让保护管道变得困难。

      当前,从阿尔及利亚通往欧洲的西班牙和意大利、从利比亚到意大利有两条穿越地中海海底的天然气管道,在英吉利海峡下埋设有电缆、互联网光缆等大量基础设施,在靠近俄边界的芬兰和爱沙尼亚之间也有一条天然气管道,而瑞典、芬兰则通过海底电缆向波罗的海三国提供电力。

      俄国家能源安全基金负责天然气问题的副总干事格里瓦奇认为,针对“北溪”管道的恐怖袭击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所有人如今都意识到,没有任何关键基础设施是安全的,特别是水下管道对那些意图攻击对手者来说更具诱惑力。

      俄联邦政府金融大学研究员米特拉霍维奇指出,“对北约通信基础设施的威胁可能来自任何人,因为该组织在世界各地有足够多的敌人”。他说,从西摩·赫什的揭露文章来看,挪威人参与了针对“北溪”管道的破坏活动,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来自挪威,他们因此应当意识到“无论是波罗的海、英吉利海峡还是地中海,其管道都处于危险当中”。如果事态升级,这些通信、能源基础设施无疑将可能受到威胁。

      俄能源安全领域专家尤什科夫担心,如果输气管道的任何一条线路中断,燃料短缺将立即影响整个市场,价格将迅速飙升至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以挪威和德国之间的管道为例,发生故障的结果将影响300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供应。

      观察家指出,今后,不能排除针对华盛顿“小伙伴”的此类行为重演,而即便是北约这样一个组织也几乎不可能确保此类设施的绝对安全。

      (本报莫斯科2月18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