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求职者说】
我28岁了,这些年一直漂泊在外,做过保险公司业务员,送过外卖。前几年,朋友推荐我到浙江金华的一家物流运输企业务工。虽然工作条件还可以,但一空下来,我总是想念家人,真希望能陪在他们身边。回乡的心思越来越重,我忍不住在一些招聘网站上查来查去,可惜一直没收获,回乡的念头也就搁下了。
前阵子,我在家乡微信群里看到村干部推送了一个二维码,让我们扫码登记就业情况,还可以填写自己的就业诉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填上了自己的求职信息和电话号码。
两周后,余江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就联系到了我。电话那头,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我掌握的技能和就业要求,说会根据情况尽快为我推荐就业。我听着挺靠谱,干脆辞去了金华的工作,开开心心回余江了。
到家后,我便去服务中心打听。工作人员爽快地为我查找岗位,还告诉我,省人社厅2022年底启动了“农民工地图”项目,用大数据、入户调查、网上填报等各种法子,把全省的农民工数据都采集起来,再把这些数据网格化分解到全省各乡镇。这样,全省1289万名农民工的信息都被建档立卡,各人的基本情况、行业工种、求职需求、创业意愿等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很多农民工都因此找到了理想岗位,在家门口就能端牢饭碗、幸福就业。
这下,我更安心了。没过几天,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就推荐我参加熟练工叉车安全培训,还发给我900块钱培训补贴。培训结束两天后,我就顺利入职了德邦快递鹰潭转运中心。
家门口找到新工作,心里别提多美了。“农民工地图”圆了我的返乡梦,这个“新鲜招数”真该好好推广。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丹、胡晓军、李玉兰、王胜昔、李宏、张国圣、陆健、李晓东、禹爱华、龙军、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陈建红、翟京元、王恩兴、王春艳、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