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3日 星期一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㊱】边城不“边”,淳朴依然

    作者:本报记者 白雪蕾 郝泽华 龙军 禹爱华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3日 01版)

        边城茶峒全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供图/光明图片

        扫码看视频 走进沈从文笔下“边城”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㊱】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是沈从文小说《边城》里的文字。

      茶峒是湘西四大古镇之一。初春,踏进边城茶峒,便一头扎进了雾里。沿青石板路穿巷而过,一幅水墨丹青在眼前徐徐展开:江面渡船悠悠漂荡,若隐若约;岸边吊脚楼参差玲珑,缥缈迷蒙;几只小狗慵懒地卧在农家门前……

      “这里湘渝黔交界,‘一脚踏三省’!”吉首大学向成国教授边走边对记者摆古。商周时,这里已是酉水流域连接川黔的重要码头,此后历代都是官道上的重要驿站;1803年,清廷在此筑城屯兵,茶峒从繁华商埠变为军事重镇。

      “特殊的地理位置,汉、苗、土家三个民族世代混居,让茶峒成为多种文化汇聚之地。难得的是,这里一直保持着古朴真挚、温良包容的乡土民风。”向成国感慨。

      这份淳朴,让1921年途经这里的沈从文念念不忘。十多年后的1934年,他写下《边城》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作,小小茶峒由此声名鹊起。

      “汪曾祺先生说得好,‘边城’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文化概念。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兵燹不断,生灵涂炭,社会激烈动荡。更让沈从文痛心的是,‘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的人生观。’正因如此,他怀着以‘文学照亮国民灵魂’的心愿,将心中的诗意湘西化作《边城》。”向成国说得动情。

      《边城》描述的纯净之美,吸引无数游人来此寻找梦中安适恬淡的世外桃源。尽管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边城”,而在茶峒老街,可以觅到最大的公约数:几爿墙壁斑驳的老店、随意堆放的南杂百货,保持着旧时模样;令人垂涎欲滴的花椒腊肉、翠绿香葱点缀的米豆腐,抚慰着远近食客的乡愁;或俯身曳桨、或奔走忙活的女子,那不是活脱脱的“翠翠”嘛……

      爷爷和翠翠安身的渡口安在?

      我们来到了拉拉渡。“拉拉渡也叫‘义渡’,背后有不少故事哩!”在船上,渡工黎振中和记者谈起往事,“1949年,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湘川大桥被敌人烧断,解放军渡江受阻。是当时的渡工蒋宗来把战士们划到了对岸。”

      如今,连接两岸的路、桥早已建成,可还是有不少乡亲习惯搭船赶边场、走亲戚。坐船虽不用钱,他们却争着“交河粮”——串门的留下些土产山货、卖菜的放几棵青菜、卖烟的丢几皮烟叶……

      “和外面的世界交流这么多,但始终保持着田园牧歌般的美好,真令人羡慕!”记者感叹。

      “也不一直是这样噻!茶峒也曾像个伢子迷了路……”黎振中讲起边城曾走过的一段弯路。

      前些年,眼瞅着身边其他古镇大兴旅游业,一些茶峒人的心也痒痒起来,有样学样经营游船,开起商铺餐馆,一心只想“赚快钱”。漫天要价,争抢拉客,把游客“吓得直摆手”。更有人找到了“开锰矿、发锰财、猛发财”的“生金道”,江岸陆续建起十几个电解锰矿,工业废水、废渣哗哗往江里排,清水江变成黑水江。

      自毁家园的生意,不能做!茶峒人醒悟过来,大刀阔斧的整治由此开始——

      2005年,整顿治理锰矿,关停取缔,严格控制,重拳治污;2019年,规范旅游市场,集中运营游船,明确收费标准,培训“船公船娘”……终于,唤醒了“重义轻利、守信自约”的淳朴民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的美丽景致,也重新回来了!

      失而复得,茶峒人更加爱惜这绿水青山,更加珍视代代相传的质朴本真。

      “青是山,绿是水,山花烂漫鸟声催”……告别渡船,循着歌声,记者来到码头旁的一家“渔家乐”。店主龙道军正招呼游客们品尝美食。这位清水江畔长大的“龙艄公”用歌声与故事为客人们介绍家乡:“来不来吃饭,都是我们茶峒的客!我只有一个愿望,用真心换人心,让客人离开后仍惦着茶峒。”

      长沙游客唐先生接过话头:“我喜欢这个镇子,没有花哨的招揽,也很少乱麻麻的叫卖。人心干净,像水洗过一样。自从十几年前第一次来茶峒,就被迷住了,此后一有空便来。”尤其让他念念不忘的,是一件“小事”:“有一次,突然落了雨,我赶忙奔进一家小店。想买伞,一摸口袋,没带钱!店主大姐手一挥:‘没得事,伞你先用到的!’连我的电话都不留……”

      离开镇中心,一路向北,笑语人声渐被甩在身后。在农舍幢幢、稻田片片的骑马坡村,我们见到了10岁小姑娘滕思宇。“这细妹子可不容易!”同村老乡说,奶奶年迈、爸爸瘫痪在床,全家只有妈妈一个“全劳力”,小思宇很小就帮妈妈忙里忙外……

      可这些艰难,小思宇没说,而是和记者讲起了“吴爷爷”。

      “吴爷爷”名叫吴通友,做过邮递员、当过村支书,“退居二线”后,仍是全村的主心骨。“‘吴爷爷’心好!从我上学起,他就一直资助我,今年是第四年了!”小思宇始终记得“吴爷爷”第一次来看她时说的话:“一定好好学,爷爷哪天帮不动了,还有好多乡亲呢。咱茶峒人,都会搭把手!等你出息了,也要帮更多人……”

      今天的边城,早已不“边”——穿山越岭的张吉怀高铁将湘西重镇连珠成串;建在群山之顶的边城机场已完成首飞,启用在即。但是,今天的边城,淳朴,依然是沈从文笔下的模样!

      (本报记者 白雪蕾 郝泽华 龙军 禹爱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