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3日 星期一

    “土味村晚”,演绎东坡情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 刘楠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3日 07版)

      我出生在河南平顶山市郏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的苏坟寺村,安息着宋代文豪苏轼与苏辙。920多年来,乡亲们世世代代虔诚守护着东坡墓。我打小就常跟着大人去拜谒东坡墓,在我心中,东坡似乎是一个亲切而遥远的故人。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这个古村落长期默默无闻,很多珍贵的文化故事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离乡20年后,东坡情结愈浓,我重新把目光投向家乡,带着研究生在东坡小学举办公益课堂、在东坡乡村振兴书院整理史料,并发起了“守护苏东坡”云村民行动。以东坡精神为连接点,邀请各地苏轼后人、东坡文化爱好者等担任“云村民”,助力苏坟寺村的建设与发展。

      今年寒假回乡后,我一直在琢磨,怎么为东坡文化的传扬做些事。深思熟虑后,我提议:发动村民,办一台“东坡文化土味村晚”,讲述家乡和东坡的千古情缘。一开始,大家难免担心:没有专业导演、缺现成的节目、家家户户忙着过年没空排练,太冒险。怎么破局?我召集回村大学生一起商量,请“云村民”们出谋划策、设计剧本。经过动员,村民们从心存疑惑到主动参与,从手足无措到动情入戏,很快找到了状态。例如,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情景剧《红石马槽引发的守护》,男演员换了三次。看到气氛有些低落,村里的胡晓娜老师便给大家打气:“对外讲咱村自己的故事,为啥不好好演?一定能成!”一语稳定了军心。胡老师一直在整理村里的东坡民间故事,她的爷爷曾参与过元代东坡雕像的保护。

      十天筹备,草根导演,村民出演,本地大学生做主持人。正月初十下午,我们的“土味村晚”在村里三苏园广场办起来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赶来观看,市委、县委领导也来了,还吸引了多家媒体视频直播。节目充满东坡特色,妙趣横生:农夫与“苏东坡”隔空对话,问大文豪为何魂归河南偏僻小村;古装演绎苏东坡与王闰之的爱情,平淡中透出甜蜜缱绻;东坡小学的学生演唱校歌《我爱苏东坡》;村妇们跳起自发编排的集体舞蹈……各地“云村民”也在云端亮相,例如,常州苏东坡纪念馆副馆长、苏轼后人苏东等发来了视频祝福,书画家秋石先生赠送了书法牌匾,全国三八红旗手秦丽敏等人为返乡大学生开办的“新东坡农场”点赞……

      村晚“火”了,村民们的热情更高了。我想,这次尝试最大的收获,就是激发了大家的文化自信,让他们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古村落蕴含的深厚文化,也展现当代农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回想近千年前,东坡先生躬耕田野,对山川大地深情满溢;如今他埋骨的这片厚土,实现新的发展自是义不容辞。今天的郏县,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交通、产业等方面有很多短板要补齐。然而,有了东坡文化这张独具魅力的“名片”,一定能走出一条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王美莹、张哲浩、李洁、王斯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