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2日 星期日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者:吴 江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2日 07版)

      【人才是第一资源·笔谈】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因素和首要任务,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准确把握其内涵与实现路径。

    准确把握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内涵与外延

      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中央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之后,首次明确对国家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战略新定位,具有特定的政策含义。提出这一新的定位意义在于,打破原有的以行业和职业静态划分人才队伍类别的传统做法,明确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分类新理念。其目的就是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引领驱动作用,重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新格局,形成诸多领域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如何把握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内涵和外延,目前从国内外文献研究看,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定义和基本共识。从政策研究角度界定,笔者认为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特指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的各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他们由国家统一规划和政策支持,主要从事国际科技前沿基础研究、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承担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是国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领军企业形成协同优势与系统集成的关键力量。其外延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七类人才。这里既包括现有科技创新人才的存量,也包括自主培养的潜在各类人才增量,还要着眼于全球高端战略人才和创新资源的流量集聚。

    营造激发战略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环境

      战略人才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环境,是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培养造就更多战略人才的关键。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

      营造吸引集聚全球人才的开放创新生态,要立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主要是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方面。

      坚持党对国家战略人才工作的领导,精准施策,抓好存量人才的结构性调整和激发活力改革。中央部署的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集聚平台,是集聚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最有效途径。在高地建设中,由中央统筹国家各部门在政策供给、资源配置、改革深化、国际开放等方面,为国家战略人才建设提供重点支持,实施一批享有特事特办、“一人一策”优先权的人才“特区”和“示范区”综合性改革试点。

      可由国家遴选一批优秀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加大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激励力度,对有关科技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实行特殊支持政策。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取得的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奖励等重要依据。

      改进战略人才吸引培养支持方式,加强统筹各类战略人才重点培养工程和支持计划,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支持方式。构建科学、技术、工程专家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统一的人才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项目与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相衔接。

      构建高效便捷出入境和停居留服务体系,建设国际化多语种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集合签证护照、工作居留许可、落户办证、海关税务、检验检疫等出入境和停居留服务,实现外国人才服务事项一站通办。

      同时,强化合法合规的合同管理。加快设置人才安全防范预案,根据重要人才所处环境,设定人才安全风险等级及应对措施。研究和掌握国外不同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科研管理、人员管理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引才过程中做好规范性审查和预警。

    全面提高国家战略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和质量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队伍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培养的能力和质量。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心要落在创新培养理念、体系和方式,大力培养造就一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和保障国家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自立自强的创新人才队伍。

      发挥高校对战略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将国家战略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作为评价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的核心指标。实施基础学科急需人才培养专项,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开展原创性实践活动,大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建设一批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推进基础学科招生培养改革,加大高校保送生倾斜力度。

      突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全面提升自主培养战略人才质量,推进高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改革,加大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国家战略人才的供给能力。持续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实施“有组织攻关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布局建设集成攻关大平台。实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计划。深入实施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区块链、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

      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重点建设一批工程类硕士点、博士点,将学生参与企业工作、完成特定项目作为学业重要内容。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选调培养计划,聚焦国家战略和安全领域,从高校遴选一批相关专业毕业生到企业一线工作,进行重点培养。推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同企业深度合作,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

      把国家战略人才的政策重心转到青年科技人才,让他们当主角挑大梁,确保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重大平台基地、重点攻关课题负责人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在科研经费、团队建设、承担项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供稳定支持,使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平台成为尖端科研人才的孵化器,青年科技人才成为国家战略人才的种子队。

      (作者:吴 江,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