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等教育、行业领域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河南省坚持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特色院校建设,以深化体系机制改革为抓手推进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立足《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导规划,许昌学院识变局、破困局、开新局,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的特色高校战略目标,推进教育创新、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构建并不断完善一流大学办学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适合校情的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之路。
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落实学分制
教育质量直接关乎育人质量,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就要着力提升教学服务质量,强化需求结合与前沿竞合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以提升教学环节质量。许昌学院以落实学分制为切入点,在明确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完善学分管理制度,并基于学分制对学生专业转换、重修辅修以及淘汰转学等一系列具体教学工作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始终有章可循。在教学实效性方面,许昌学院还立足河南省的行业人才需求,创新开拓了以学分制为根本的人才培养创新路径,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协同教学育人模式,包括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打造具有地方产业特征的教学科研基地。此外,学校还规划设计了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校企融合式模块化教学内容,将地方行业企业共性技术吸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推进教育教学与地方产业转型相挂钩,推动河南省地方产业可持续发展。
深化专业管理方式改革,实行准入制
专业课程是建设高水平特色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院校走向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支撑。为推动一流专业建设,许昌学院构建以评价为牵引、以课程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专业建设体系,依托严格的专业准入制度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在专业评价层面,许昌学院将河南省建设发展需求作为新增专业的重要依据,以师资、课程等资源条件作为专业退出和准入的重要参考,严格把关专业准入,对于评价结果不良的专业进行实时预警、整改甚至予以停招、撤销。在课程体系优化层面,许昌学院依托课程中心构建课程评估体系,从课程目标内容、教材选用、师资条件、考核方式、教学资源条件5个核心指标开展准入审核,保障规范严格的评审程序,让每一项专业课程都能切实发挥育人价值,全面提升专业课程建设质量。
深化科研组织形式改革,实施“PI”制
高校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其中,高校科研更是影响区域经济驱动的关键因素。作为河南地方性人才的蓄水池,许昌学院始终坚持将自身打造成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创新与科技研发的发动机,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以及河南区域的重大需求,逐步推行以学术带头人(PI)为核心的科研组织形式,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在促进河南省产学研成果转化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许昌学院依据国内外前沿科技发展方向和学校定位,通过校内遴选和校外聘任的方式确定学术带头人(PI),同时赋予PI研究方向自主选择权、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动权等全方位的自主权,让PI牵头组建科研团队并开展基础热点问题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出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和专利、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以及服务国家与区域科学决策的高水平资政建议,切实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科技创新活力。
深化教师管理机制改革,推进双轨制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深化教育改革的现实背景下,院校对教师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升级具有必要性。为了打造一流人才培养所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许昌学院以推进双轨制教师管理体系为切入点,通过优化教师结构、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师聘用制度以及落实严格的教师考核制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双轨制是许昌学院结合校情与教育改革需求而创新实施的新机制,该机制将终身轨(长聘制)和非终身轨(临聘制)两种聘任模式进行充分结合,根据轨道不同分别制定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管理教师队伍,持续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机制与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教师的动力、活力和学术创新力。
深化行政管理模式改革,建设“三中心”格局
为优化内部治理体系并提升治理能力,许昌学院以推进“大部制”为抓手,重塑校园行政管理模式,围绕一流人才培养这一主线建设课程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的“三中心”格局,全面提升行政服务管理效能。依托大部制行政管理办法,许昌学院充分发挥大部门的行政管理优势,将原本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转化为部门内部的协调,加快了内部信息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许昌学院分别对接教学管理部门建设课程中心、人事管理部门建设教师中心以及学生管理部门建设学生中心,以“三中心”格局增强各项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为教师队伍与学生群体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治理氛围。许昌学院在行政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改革,不仅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高质量育人体系奠定了稳定的行政管理基础,同时也探索出一条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环境的内部治理之路,对同类院校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郭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