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3日 星期五

    尽忠报国与精忠报国

    作者:郑学富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3日 16版)

      岳飞背上刺的字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我们不妨从史书记载中梳理一下。

      《宋史·岳飞传》载:“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宋史·何铸传》也有记载:“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何铸,字伯寿,浙江余杭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后,先后任秘书郎、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下狱,秦桧命何铸主持审讯。当何铸看到岳飞背上所刺“尽忠报国”四个字之后,大为震惊,觉察岳飞是冤枉的,便将情况详细禀报秦桧。秦桧很不高兴,说是皇帝想让岳飞死。何铸是个品德高尚、性情刚直之人,他晓之以理回答说:“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秦桧一时语塞,改用心腹万俟卨续审。万俟卨秉承秦桧之意,构岳飞成死狱。

      至于岳母刺字情节,《宋史》中没有记载。岳母刺字始见于清人钱彩的长篇小说《说岳全传》第22回“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晚清钱汝雯的《宋岳鄂王年谱》卷一也有记述:“靖康初始见宋高宗,母涅其背‘尽忠报国’。”1940年,吴永刚执导,刘琼、夏霞等主演的赞颂岳飞的电影,片名也叫《尽忠报国》。

      作为正史的《宋史》已有明确记载,那么“精忠报国”一说又从何而来呢?这与宋高宗御书“精忠岳飞”四字有关。岳飞率领的岳家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民众爱戴。面对英勇顽强的岳家军,金兵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在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叛乱后,于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到“行在”临安觐见宋高宗赵构。赵构很高兴,赐给岳飞铠甲、弓箭等物,并御书“精忠岳飞”,制成锦旗一面,赐予岳飞,作为军中张挂的大纛。岳飞于次年五月至七月收复襄汉六郡的第一次北伐战役中,便高举这面大旗作为行军大纛,以振军威。是年十二月,金将兀术与刘豫的伪齐军合兵围攻庐州,宋高宗命岳飞解围,岳飞率军赶到庐州,大败金兵,金兵被迫北还。《宋史·岳飞传》载:“飞张‘岳’字旗与‘精忠’旗,金兵一战而溃,庐州平。”这可能是“精忠报国”之说的源头。清人钱彩的长篇小说《说岳全传》讲述了岳母训子,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的感人故事。《说岳全传》在民间的影响力远比《宋史》大得多。1979年,评书演员刘兰芳根据《说岳全传》改写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声情并茂地演绎了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当年全国60多家电台争相播放,一时风靡全国,深入人心。至今这部评书还被人们津津乐道,脍炙人口。可见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之广泛。

      尽忠报国与精忠报国为近义词。《汉语大词典》解释,尽忠报国意为竭尽忠贞,不惜牺牲一切报效国家。出自《北史·文苑传·颜之仪》:“之仪厉声谓昉等曰:‘……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明人郭勋著《英烈传》第三回:“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1940年5月,抗日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后,毛泽东为其题写了“尽忠报国”挽联。精忠报国意为纯洁忠诚,报效祖国。“精忠”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比干匪躬,而剖心于精忠;田丰见微,而夷戮于言直。”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云:“盖安史之变,天下土崩,郭子仪、李光弼、陈元礼、王思礼之流,精忠勇略,冠绝一时,卒复唐之社稷。”董必武于1942年在重庆红岩村作《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曰:“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抒发了诗人不求苟安偷生,为民族大业而赴汤蹈火的豪迈胸怀。

      综上所述,“尽忠报国”是岳飞背上所刺之字,是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也是岳母对儿子的谆谆教诲;“精忠报国”是宋高宗对岳飞的褒奖,对岳家军提出希望,也是后人对岳飞一生忠诚爱国的肯定和颂扬。

      (作者:郑学富,系山东省枣庄市首批社科智库专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