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2日 星期四

    构建新时代大科普发展格局

    作者:魏永莲 万劲波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2日 16版)

      【自立自强·大家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产生于适宜的创新文化氛围,成长于公众理解和支持创新的社会环境。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2年8月,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2022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构成了新时代大科普发展格局的顶层设计。狭义的科普指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基础性活动。广义的科普还包括科学技术教育、科学技术传播和创新文化建设,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育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对科技自身发展而言,科普的意义在于,帮助公众、社会、决策者等利益相关者理解科学家的工作,使科研工作获得必要的保障条件和社会基础;使科研成果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进而得以更好地推广应用;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大批的后备力量;全面客观地认识科技创新的综合效益、文化与社会价值、推广成本、不确定性、潜在风险及可能的利益冲突。

      对公众个人发展而言,科普的意义在于,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技技能;帮助公众理解科技自身及科技与经济、社会、自然等关系,养成理性、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公民运用科技知识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性应对各种挑战,抵制迷信、伪科学、偏见与歧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而言,科普的意义在于,使科学精神、创新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精神财富,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为科技创新、创新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社会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帮助公众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增强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帮助领导干部与公务员掌握科学决策方法,推动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对人类发展进步而言,科普的意义在于,科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越高,文明发展程度越高;当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并影响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国际科技人文交流,增进开放互信、合作共享、文明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那么,构建新时代大科普发展格局该如何推进?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完成。2035年,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2050年,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向新的战略需求,需要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市场化运行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形成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大科普生态,全面发挥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构建新时代大科普发展格局,要坚持党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价值引领。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普工作全过程,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构建新时代大科普发展格局,要坚持“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构建有为政府、有序社会、有效市场等协同推进的新时代大科普发展格局。

      构建新时代大科普发展格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普立场。将高质量科普服务延伸到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等基层一线,激发全民参与科普和创新的积极性,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构建新时代大科普发展格局,要坚持科技向善的科普理念。着力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推动科普和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以科普和创新双动力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国家强盛、社会繁荣、人民幸福、可持续发展。

      构建新时代大科普发展格局,要开展公平普惠、负责任的科普。全面、客观、准确地传播科技信息,确保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教育程度的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惠获得必要且适宜的高质量科普服务,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提升科技伦理意识。

      构建新时代大科普发展格局,还要构建开放合作的国际科普格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国际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推动科普资源开放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增进科技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魏永莲、万劲波,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