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9日电(记者张景华、董城)据北京市文物局消息,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有了新进展,《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28日正式获批公布,将中轴线保护区域合理划定为遗产区、缓冲区,总面积共51.3平方公里,并首次明确了区域具体范围边界。
据介绍,《规划》是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必备材料之一,其公布实施将为有效保护管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提供方向策略和基础依据,也标志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根据《规划》,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
“依据规划,上述承载遗产价值的15处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之间必要的连接区域,即为总面积约5.9平方公里的遗产区。缓冲区覆盖面更广,包含遗产区周边且与北京中轴线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的区域,总面积约45.4平方公里。”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相关规划工作负责人、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所所长叶楠表示,“通过保护管理规划,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明确到底要怎样去保护和管理好遗产。”
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规划》充分考虑北京中轴线与老城相互依存、互为支撑的格局关系,强调以“城”的整体保护达成中轴线遗产环境的保护,推动区域功能优化、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等多重目标实现,进而实现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让正阳门文物建筑与雨燕和谐共存,使北京中轴线上20条景观视廊通达有序,留住居民的乡愁记忆和老城情怀。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以首都博物馆1个总展览为主的综合展示中心,并配合各遗产要素专题展示中心、沿线特色文化驿站、多条文化探访路串联而成北京中轴线价值阐释与展示体系。目前北京中轴线已初步建设形成中轴线文化探访路,钟鼓楼到永定门间步行可基本贯通,沿线还设有地铁8号线、铛铛车、北京观光1号和2号线大巴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可满足市民游客的各种参观体验需求。
据叶楠介绍,《规划》还提出高标准建立遗产监测系统,对遗产保存状况、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监测,提升预防性保护管理水平;建设遗产档案信息系统,开展重点问题研究,深化对北京中轴线、北京老城的理解与认识。据了解,目前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均已建立完善的文物“四有”档案。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提出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运行顺畅的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形成国家、市、区三级的管理架构,更好地协调促进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衔接,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遗产保护效能,实现对遗产长期、有效保护与管理。
未来,北京中轴线将继续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长期维护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促进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使古都之脊绽放时代新韵,使北京老城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