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28日 星期六

    年味依旧故乡浓

    作者:张涛甫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28日 01版)

      远方,被赋予了诗的想象。但一生牵绊游子的,却永远是乡愁。

      今年春节非同寻常,跨越几年的思恋,我回到了安徽六安,回到小时候站在门口眺望远方的地方。本以为,走得远,飞得远,是我人生的理想。但是,经历了远方,发现自己隔山隔水牵挂的,原来是故乡。

      回到故乡,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梦中的模样:灯笼的光晕、爆竹的脆响,门楹的对联、玻璃的窗花,街巷里奔跑的孩子、广场上闲坐的老人。年逾古稀的老母亲,早在节前就倚门看着东方,那是儿子回来的方向。虽然经常可在网络视频中相见,但只有把臂相看、举杯欢笑,才是真正的团圆。

      年味还是故乡浓。儿时总觉得时间漫长,每一天都在等待过年。特别是腊月,感觉特别漫长,掰着指头巴望。只有这个时候,才等到杀猪宰羊;只有这个时候,才喝到自家小磨流出来的豆浆;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穿上新衣裳。为了这身新衣,已经记不起,妈妈究竟熬了多少夜光。

      只有在这个时候,家长才能大赦孩子所有的调皮和恶作剧,哪怕孩子的爆竹把新衣都炸出了“弹孔”;只有在这个时候,瓜子花生荸荠糖果才能装满口袋,装不下的也能用衣襟兜满。多少次梦中回到儿时,年味成了最浓的乡愁。此时行走乡间,不禁感慨,还有多少人,此刻和我一样回到了梦里故乡?

      如果你也回到了故乡,试着提醒自己放下电子产品、调小电视音量,听听母亲的叮嘱和乡村的声响。这几年的春节,很多人只能就地过年,即便有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技术加持,让我们可以穿越山海阻隔,把亲人“拉”到身边,将家乡的场景呈现眼前,但云上相见,替代不了身临其境;再发达的技术,也解决不了过年的“在场感”。现在,家乡已在面前,何不细细体会这儿时的美好、家乡的风物?

      如果你也回到了故乡,试着暂别日常的焦虑和烦闷,真正和家人团圆守岁、围炉夜话。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年见证了中国文化的悠远灿烂,凝结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记录了风土人情的发展嬗变,在漫长的时间中积蓄了深厚的伦理、文化、民俗内涵。正是一家人围炉夜话的时刻,那些来自华夏祖先的教化,经由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叮嘱,传到了我们的耳边。

      如果你也回到了故乡,愿我们一起体会故乡给我们的力量。岁月更始会助我们撇去虚名浮利的泡沫,伦理亲情会让我们更清楚生活真正的价值所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跌宕起伏,今年的年味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沉淀了更多对于人生和生命的体验,启示我们再次体会“回家”的意义,再次深度感受生命与伦常。

      然后,让我们带着辞旧的魄力与迎新的从容,带着故乡赋予我们的情怀和自信,带着故乡的明月与故乡的云——

      再出发,向前方。

      (作者:张涛甫,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