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24日 星期二

    在触屏时代体会“笔尖上的年味”

    作者:徐兆寿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24日 01版)

      视听时代轰然而至,微信、短视频拜年已成风尚。然而,也正是这几年,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出现回归热潮。书法热正是其中之一,过年时写春联、贴福字成为中国人的必备风俗。这说明,即使在触屏时代,我们也需要原创的文字、图画,需要感受和触摸纸张,屏幕只不过是一个媒介而已。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说,在今天我们所能认识的文字中,汉字是唯一还具备音形义的文字,有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电脑输入时代,手写汉字的机会少了,它已逐渐成为一种艺术,被少数人书写,在特定的时间展现。春节其实就是这样的时间,它给予我们虔敬书写汉字的机会,提供我们认识中国汉字中蕴藏的形象与精神的渠道,赋予我们“地地道道中国人”的自豪感,当然,也能传递给我们那久违的年味。

      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就提出一个愿望,希望我有一天能够给家里写春联,并且能够给村里人都写春联,这是一个足以让父母自豪的能力。记得那时候,我一位叔叔在读大学,他每到春节前都给村里人写春联。我们每家人都会拿一点馍馍、肉或豆腐去请他写,他则翻开一个厚厚的本子,细看平时积累的春联,最后把最好最贴切的春联送给我们,村人啧啧称赞,双方皆大欢喜。

      五年级时,我也开始写春联了,既给家人和邻居写,也给灶神和先人们写,还要在羊圈、牛圈、猪圈、鸡窝和厕所门上写。大年三十那天,村里人在街上来回欣赏着各家的春联。不认识字的大有人在,所以也有人把“六畜兴旺”的横批贴到大门上的,也有人把上下联贴反的,各种张冠李戴,令人捧腹。但每个家庭都会小心呵护着春联,防止被风吹坏,防止小孩子们恶作剧般地撕春联。人们相信,春联能否长久地存在,与家里的福气连在一起。

      因为春联的原因,此后我开始临摹字帖,直到今天,生活已不能没有书法相伴。2014年我发起一个活动,在请名家讲经典的同时,与学生们一起抄写经典。几年下来,我们对这些经典的内涵比过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道德经》和《周易》的抄写,使我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伦理观、方法论和几千年的道德精神世界有了一种更为通透的认识。

      今天,我的作家、学者朋友中有不少人在练书法,他们认真习字,然后通过微信和视频方式发出来。我不仅仅满足于视频欣赏,还问很多朋友要过他们的字画,也曾将他们写的一些箴言名句,装裱后挂到学院的走廊或教室里。我希望学生们在这样的气氛中感受到,汉字与其他文字不同,它不仅仅表意,还有形象,里面有关于世界、时间、空间、人与万物的形象解释,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象。书法是一种教化,无声但持久。

      春节来了,若我们能花一点时间,带着孩子重新去写写春联、练练书法、看看经典,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家庭中重续传统文化的香火。这里藏着天下观、家国情怀,藏着道义和深情,有我们寻找的年味,更有我们寻找的文化精神。

      (作者:徐兆寿,系作家、西北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