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4日 星期六

    “宁宁协作”:

    从牵手到拥抱的深情画卷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本报通讯员 张浩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4日 02版)

      牦牛肉、藏羊肉、枸杞、青稞、冷水鱼……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华润苏果超市,来自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的农特产品在专柜整齐摆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购买。

      青海的农特产品,摆上了2000公里之外江苏超市的专柜,这离不开江苏援青干部的努力付出。

      2016年7月,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由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自此,南京和西宁携手同行,走过了脱贫攻坚,全面开启乡村振兴。

      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南京-西宁东西部协作工作,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宁宁协作”的强劲东风,吹遍高原大地。

    “组团式”服务破解人才困境

      人才,是制约高原欠发达地区的因素之一。如何为青海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导入人才,是摆在江苏援青干部面前的一道考题。自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苏青两地探索组建新型专家服务团,南京与西宁在“组团式”帮扶上一拍即合,两地通力协作,通过“一团火”的集中式服务与“满天星”的分散式长期服务相结合,形成“订单式+项目化”的运行体系,使专家成为活跃在基层一线的智囊团。

      在西宁市中医院,援青干部、西宁市中医院院长司浩看着搬入新址后迅速发展的中医院十分欣慰:“提升医疗帮扶实效,首先要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我们帮扶团队参与医院及所在科室管理,帮助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重点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立足西宁所需,发挥组团所能,通过加强帮带培养激发人才内生动力。”

      在司浩的主持带领下,西宁市中医院从优化各科室中西医特色、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到加强骨干及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再到建立与患者常态化交谈机制,了解患者的就医需求。医院发展工作的千头万绪,因这位援青干部的到来逐渐清晰。

      南京专家人才来西宁,需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人才交流机制。南京农业大学黄明教授帮助湟源地区研发“青海马牙蚕豆南京味道”;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湟中区玉拉草莓育苗中心合作,高原草莓种业发展蓬勃;南京专家组成农畜产品加工销售、农产品养殖和农文旅融合产业三个专家组到西宁开展技术指导……“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的帮扶模式,实现了帮扶与被帮扶“双向”促进,有效支撑了西宁市本土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为后续乡村振兴引才引智蹚出一条新通道。

    “造血式”帮扶助力产业发展

      1月,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基地,屋外寒风凛冽,舍内暖意融融,这是青海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奶牛养殖项目,也是青海省投资体量最大的东西部协作项目。

      这座现代化恒温牛舍,与青海配建室外运动场的传统模式不同,采用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利用分子膜发酵技术变废为宝,实现“牧草—奶牛—有机肥—牧草”的有机循环,发展零排放的绿色生态模式。同时,还实施了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清洁能源供暖项目,通过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采暖系统,实现牛棚内的恒温、恒湿、通风、清洗、视频监控等功能为一体。

      “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建设项目中,南京和西宁在方案设计、设备购置、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攻坚高原奶牛养殖技术难题,为项目运营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引入湟中区本土企业受托管理和承包养殖项目,通过交叉持股,打通了奶牛养殖的上下游产业链,有效保障了联农带农成效。”西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商志刚告诉记者。

      从项目的建设到建成后规模化经营,极大地拓宽了周边群众的致富渠道。村民不但能通过种植奶牛所需饲草料增加收入,还能实现农闲时在家门口打工,挤奶工、清洁工、维修工……单单在养殖基地打工这一项,就能预计实现人均增加4万元的收入。

      这只是“宁宁协作”助力西宁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西宁和南京的人才协作与产业发展亲密无间,一个个园区蓬勃发展,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据统计,2022年西宁市36个项目涉及协作资金1.356亿元已圆满完成。

    石榴籽在高原紧紧抱在一起

      “这是我和小伙伴们写的感谢信,还有家里人亲手缝制的鞋垫,希望你们能够帮忙转交给史叔叔,我们真的很感谢他对我们的帮助!”这是发生在2022年夏天感人的一幕,来自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民族村的张发蕊小朋友,在南京参加“栖霞∙湟中少先队员手拉手夏令营”活动时,拿出准备已久的礼物。

      2021年12月,南京爱心市民史先生与栖霞区慈善总会签订捐款协议,专项用于湟中区“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儿童公益活动,助学帮扶拦隆口镇民族村10名困难家庭的孩子,张发蕊就是其中之一。

      在“宁宁协作”工作中,两地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立足“牵手相伴 共同绽放”工作品牌,关注西宁市各民族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交流交往、学校教育、社会帮扶等多个维度,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在高原上紧紧抱在一起。

      针对优秀教师缺乏、教学水平同东部地区差距大等痛点难点,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通过每年选派18名优秀中小学教师,在西宁市各农村中小学挂职支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截至目前,已有100余名各科教师来到高原支教,在各民族学生中撒下了中华文明的知识种子,也收获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喜爱。

      2022年,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通过人才计划,引进南京市名师团队担任西宁市青藏铁路花园学校、湟源县第一中学初中部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德育等工作,目标在3年任期内,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南京有情怀,西宁有胸怀。如今,南京、西宁正在积极拓展协作领域,增进各民族情感交流,加快携手奔小康步伐。我们相信,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东西部协作之花将在三江源头的青海热土上持续绽放。”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组长、西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博说。

      (本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本报通讯员 张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