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3日 星期五

    “铁血砺剑人”丁国林

    作者:本报记者 章文 本报通讯员 李永飞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3日 03版)

      新年伊始,一场导弹火力突击演练打响。导演席上,丁国林浓眉紧锁,眼睛紧盯着电子地图,手指不断敲击键盘,为参训官兵设置一系列特情课目:“毁瘫”通信、“延误”发射、“变换”目标……

      课目联动、频频交手,参加演练的某旅官兵一路反侦察、抗干扰、强突围,准时完成“导弹发射”。此役,某旅虽小胜,但感到极为艰难,有的官兵说,“对战丁国林,平局就算赢”。

      丁国林是谁?他是火箭军某部处长,一位演兵场上让官兵又爱又恨的“麻烦制造者”——“铁血砺剑人”。

    “锻造精兵劲旅,必须从难从严”

      群山连绵千里,火箭军部队年终军事训练考核正式展开,一支支导弹旅接受“年终大考”。作为考官团队一员,丁国林出发前便刷新“战法库”,一批新招法悄然嵌入考卷。

      “出题”要刁钻,“判卷”必须严苛。丁国林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有着清晰的认识:“不以金石淬剑试锋,如何锻造精兵劲旅?”

      一次,火箭军组织实战化军事演练。某旅千里转进奔赴发射阵地,导弹刚刚起竖完毕,气象员报告“风速过高”。

      “遭遇复杂天候,能不能推迟发射?”担任演练导演助理的丁国林当即上报情况,与导调团队商量后给出明确答复:“可以发射!”此次发射,刷新了该旅“装备用到极限、本领练到极致”的纪录。

      “锻造精兵劲旅,必须从难从严。”这些年,丁国林想方设法把“对手”逼到绝境。

      那年冬天,某导弹旅野外驻训进行实战化演练。抵达目标地域时天色已晚,部队组织火力突击演练后,搭设帐篷准备休息。但丁国林带着导调团队却又下达新的课目:“整旅连夜转场,重新部署。”

      和丁国林共事多年的导调专家张林野告诉记者,丁国林不仅对驻训部队严苛,对“自己人”也很严,导调团队内部对抗那才叫一个狠。

      原来,在与部队对抗训练之前,丁国林会在导调团队内部先模拟“打一仗”。他将导调团队分成两拨,互为对手,让大家在“如何打败对手”和“如何不被打倒”的双向选择中反复磨砺,练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过硬本领。

    “被人需要,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在从军之初,一心想去战斗岗位的丁国林,却成为了部队首批对抗导调员。这与他“仗剑走天涯”的梦想有些出入。

      “当初,我申请换岗位,但部队领导说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丁国林还记得那一句话:“谋打赢,哪个岗位都是战斗岗位。没有‘磨刀石’,哪来‘倚天剑’。”对此,丁国林在笔记本的扉页写道:“此生愿作一块石,是以砥石化钝为利,或以金石淬剑试锋,许以砾石夯基铺路,这就是我的使命。”

      为了当好“磨刀石”,丁国林主动申请去某导弹旅代职“拜师取经”。多年过去,丁国林为该旅量身打造对抗比武,使之换羽新生,战斗力数值一路走高。

      为了当好“砺剑石”,这些年来,丁国林和战友们不断用战略思维、创新战法提升专业能力,他们熟练掌握多型导弹作战运用,设置数百个调理课目,归纳上千种典型战例,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对抗组训路子;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运用“科技+”“网络+”探索创新多种战法抗法,成功使“东风剑谱”再添新招。

      这些年,不少劲旅主动请丁国林团队给自己“加餐”。“加餐”也意味着“加班”,但丁国林没有丝毫犹豫,他说:“被人需要,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本报记者 章文 本报通讯员 李永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