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创造的奇迹③】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记者吴晓杰、姚亚奇、王潇 通讯员雷玉娇)千百年来风沙肆虐的毛乌素沙漠,已全然改变了模样!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毛乌素沙区治理率超过80%,林木覆盖率达30%,流沙基本“拴牢”,森林小气候效应初步显现。专家的结论是,毛乌素已完成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生态逆转。
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盐池,面积超过4.2万平方公里。这里本是广袤原野,唐代以后,受连年兵燹、滥垦滥牧影响,加之气候变迁,逐渐沦为沙海。千百年来,黄沙滚滚,逼得周边城市连连后退,村庄支离破碎,百姓苦不堪言。原本在塞北的流沙,到1949年已越过长城50多公里,并以每年百米左右的速度向南扩张。当时专家预测,不出20年,4万多平方公里的榆林将被黄沙彻底吞没。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带领下,几代人接续与风沙鏖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在‘点’上探索,数十万人挺进沙海,摸索出引水拉沙、沙障固沙等技术;70年代转入‘线’上中试,通过造林大会战,构筑防风固沙林带;80年代以后重在‘面’上推广,一系列法规政策相继落地,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接连启动,飞播治沙和樟子松造林等技术快速推广,大面积荒沙披上绿装……”陕西林科院副院长石长春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毛乌素治沙进入‘全方位’提升阶段。10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财政投入力度越来越大,1万多平方公里流沙止步生绿,毛乌素开始由浅绿向深绿迈进!”
“毛乌素绿色传奇的背后,是党和政府的有力组织,财政和科技的持续投入,人民群众治沙的自觉行动。”国家林草局荒漠司副司长胡培兴说。
“最新数字显示,陕西绿色版图已向北推进超过400公里。”榆林林草局副局长王立荣说,“人们惊叹,‘毛乌素沙漠即将从地图上消失’。的确!如今在榆林,明沙已难觅踪影。”
投身毛乌素治沙50多年的“治沙英雄”石光银颇为感慨:“以前‘三翻五种九不收’,现在竟能亩产上万斤洋芋;以前‘风吹沙子走,抬脚不见踪’,如今有山有路又有湖。绿水青山真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