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小时候,我经常看父亲做石雕,得空就帮他打下手。中学毕业后,我开始跟着父亲打石狮子。2015年7月,一次偶然机会,21岁的我代表大足石雕参加全国石刻石雕行业年会,并参观了河北曲阳数控雕刻工厂。
一进曲阳雕刻车间,我看得呆住了:一排排机械设备正在“雕刻”石头,一上午就完成了40厘米高的粗雕。大开眼界的同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萌生:流水线作业真是快,可怎么才能融入“手手相传”的千年石雕技艺,让作品更有灵气呢?
就在那时,石雕行业正在发生巨变——传统雕刻市场开始萎缩,工程类石雕项目增多。这对于长期以精品手工技法为特色、缺少机械化生产的大足雕刻产业是一次重击。我身边不少同行退出了雕刻行业,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这让我既痛心又无奈。
2018年,正在成都雕刻石栏杆的父亲打电话给我,说那边一家雕刻厂已经开始使用数控雕刻,机器做、人工修,能节约很多时间,让我去学习。当时,我以“手里活多”为由回绝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心里发虚: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连电脑打字都很慢,怎么能学会用电脑编程“雕石头”呢?
这成了我心底的一大遗憾。“数控雕刻梦”就像一粒种子,在心里悄悄发芽。我白天做工,晚上看书自学,满脑子都是“数控雕刻”四个字。几番思想斗争后,我终于下定决心:把数控设备买回来,摸索着干。很快,我就去山东泰安参加线下专修学习班,学习软件运用和雕刻机实操。
这次学习,彻底改变了我的“老观念”。无论是手工还是数控,只要技艺精湛,都能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回大足后,我便和团队筹资买回了数控雕刻机。此后两年时间,先后有十多个工友回到大足加入我们的团队,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数控雕刻产业链。2022年,大足石刻文创园打造“大足雕客”创业孵化园,并将我们团队作为技术人才引进,打造川渝两地雕刻企业共享数控雕刻生产线。
如今,传统手工雕刻与现代化数控擦出的火花越发绚丽夺目。我相信,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的青年为此着迷。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胜昔、李晓东、周洪双、李宏、张国圣、苏雁、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段阳东、叶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