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稻花香里说“万年”

    讲述人:江西省万年县裴梅镇干部、荷桥村原党支部书记 程道明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30日 07版)

      【一线讲述】

      “一根线,搭过河,河边嵬仂会栽禾。栽一棵,望一棵,望得禾黄娶老婆……”我是土生土长的荷桥村人,小时候经常清晨五六点就起床跟父母下稻田插秧、锄草,边劳作边学长辈们哼唱的歌谣。

      万年县历史悠久,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早在旧石器时代,万年仙人洞的原始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定居劳作、繁衍生息,将野生稻驯化成栽培水稻,养育了一代代后人。

      我们荷桥村位于丘陵峡谷地区,稻田里的水温全年都在15℃左右,是典型的冷浆田。这里种植的万年野生贡稻需要5~6个月才能成熟,收获的米粒大而细长、色泽如玉,做出来的饭质软不腻、味道浓香,用它酿的酒浓而不烈、满口芬芳。

      20世纪80年代村里分田到户,由于贡米生长期长、产量低,许多村民不愿耕种。渐渐地,全村贡米种植从最多时的1000多亩锐减到100多亩,自古传承的贡米品种面临“绝种”危险。我急在心里,到处找人请教贡米的出路。

      2008年11月,中科院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来到万年县考察稻作文化。他告诉我们,万年稻作文化保存的相关遗产类型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农业文明遗产系统,尤其是我们荷桥贡米原产地,仍保持着“活态”形式,完全符合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要求。我们全村积极配合,踏上了申遗之路。2010年6月,“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保护试点。

      借着东风,我们成立了合作社;万年县政府在荷桥建立了贡米原产地保护区;县里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万年贡集团,每年以高于市场近3倍的价格收购村民们种植的稻谷。2019年11月,万年贡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现在,全村种植贡米的合作社有十几家,与贡米文化相关的产业也得到很大发展。我们在贡米原产地保护区周边开辟了泉谷湾私人定制农场,建起“万年贡米农耕文化展览馆”,投资兴建了万年稻仙谷体验农庄。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我们荷桥村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万年贡米的品牌一定会越叫越响亮。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胡晓军、李玉兰、刘茜、陈建强、任爽、陆健、李晓东、王斯敏

      本报见习记者 李层

      本报通讯员 孙水远、强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