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故事】
“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我们每天进步一点,日积月累必定会有所收获。而总是疏忽、懒惰,长期下去只会失败。”工作中,党的二十大代表、大国工匠韩利萍常常给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同事们分享自己几十年的从业心得。
就是靠着这每天进步“0.01”的努力,韩利萍在铣工行业崭露头角,一路成长为大国工匠。
万事开头难。1999年年底,随着航天制造业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推广,清华装备公司引进第一台数控铣床。“当时同事托人从北京买回一本编程书,可成了稀罕宝贝!”韩利萍说,“白天大家争着用,晚上我就借回家继续学习。”
韩利萍花了三个晚上,将这本250多页的书一字不落地抄了下来。这股拼劲儿始终是她的制胜法宝。
2017年4月20日,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实现“太空筑家”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这背后凝结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
在组成长征七号发射平台的四万多个零件中,有一个关键控制零件叫作“四通均流阀”。“四通均流阀”上面有各种规格的孔70余个,每一个阀孔的加工精度都必须控制在2丝(1丝等于0.01毫米)以内,只要其中一个孔超差,就将影响到支撑臂调节精度和平衡度,会造成火箭发射无法精确入轨。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出废品就在接近边界公差带的范围。可以说是一丝差错,满盘皆输。”为了找到最可靠的加工方法,韩利萍泡在车间两个多月。经过反复试验、筛选、验证,她最终实现了对整个工艺过程的精准掌控,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从20%提升到了100%。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生逢盛世,我们应该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韩利萍认为,技能人才在这个时代大有可为,技术工种前景光明。
如今,韩利萍已过知天命之年,她依然坚持着每天“0.01”的努力,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新时代新征程,她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踏实学习、转变观念,加入技术工人的行列,努力成长成材。
(本报记者 殷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