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法律读物通俗易懂是众望所归

    ——以《民法典》相关读本为例

    作者:冯昀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7日 08版)

      【光明书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前提是普法。通过学习和培训逐步提升公民自身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奉守公序良俗。尽管数字经济的发展创新出许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的载体,满足公民普法需求供给。但不可否认的是,法律书籍的便携性特点使其仍然是大众普法的重要抓手。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民法典全文共1260条,10万余字。随后,有关民法典的释义解读纷至沓来,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律师界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纷纷参与其中。有关民法典的书籍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全国人大法工委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上中下)、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的系列丛书《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出版的15册《民法典评注》……不可否认,这些法律书籍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表达精确严谨。但严谨有余,可读性不足。通俗易懂、类似上海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典与日常生活》这类浅显易懂的法律读物寥寥无几。

      法律读物语言文字的冗长晦涩难懂使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只知道有了这个法律的存在,却不了解其具体内容,更谈不上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当前法律读物最大的弊端。另一方面,法律读物块头太大。仍以《民法典》解读释义为例,基本都是大部头。

      “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法律读物应与时俱进,既要保障法律语言文字的严谨,也要通俗化,具有可读性,使人们能够对法律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立法机关做好立法后的配套工作,用通俗的语言对相关法律进行释义和解读,相关法律读物也应遵从此类要求,力求通俗易懂、接地气,让老百姓看得懂,用得上。

      编著作者应当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大众需求。根据实际生活和具体案例编写一些有关大众关切的婚姻、继承、监护、民间借贷、个人信息保护、高空抛物、交通事故、劳动关系等方面的轻薄法律读物,这是大众所愿意接受的。

      法律读物从体量上应当“瘦身”,少出“大部头”。法律作为专门知识面向的是大众,这就要求法律语言文字应为一般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在内容上力求简洁,使用通俗的语言表述,以帮助普通读者理解法律。例如,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一生的法律指南》就把抽象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民法概念细化到“中学生伤人、购物效力”等生活场景中,让人易于理解和掌握。鉴于普法对象需求的多元化,法律读物内容上应当多样化,做到“通俗实用”,让普通人看得懂用得上。这应当是法学专家及出版社的价值追求。否则,过度严谨、精英化的法律读物恐怕只能束之高阁。

      (作者:冯昀,系辽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