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谋民生之利 筑幸福之基

    作者:本报记者 邱玥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6日 01版)

      异地就医线上就能备案报销,看病更方便;老旧小区装上电梯,上下楼不发愁;乡村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敞亮……2022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一条条惠民举措,把一份份民生清单变为一幅幅民生画卷,不断温暖人们的心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这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最好诠释,是对“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为民”的最佳回答。

    真金白银,兜牢底线

      “这笔就业补贴真是‘及时雨’。”近日,北京鑫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账面上多了一笔4万余元的岗位补贴,公司人事部经理齐淑凤介绍,这主要得益于今年北京市密云区人社局推出的一项招收本地农民工岗位补贴政策,“目前企业共招用密云本地城乡劳动力70余名,区级就业补贴政策出台后,企业可以累计获得岗位补贴20余万元,在疫情期间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也提高了企业招用本地员工的积极性”。今年1至11月,密云区共为3815家次用人单位发放区级岗位补贴4901.43万元,实现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赢。这是真金白银助企惠民的一个缩影。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一年来,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各级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把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截至9月底,全国共支出就业补助资金727亿元;为2111万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允许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延期还本付息;通过降低失业、工伤社会保险费率,缓缴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社会保险费,发放稳岗返还、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等,共为企业减负超2800亿元……

      围绕稳就业保民生,一系列政策措施已落地显效。

      就业形势逐步好转——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4%,比二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0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1%。

      物价温和上涨——依托于强大的供给能力和保供稳价政策成效,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3.2%,快于同期GDP增速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前三季度,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3.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31.2%、8.1%。

    攻坚克难,回应关切

      “没想到一个电话、一键操作,就解决了我父亲异地就医备案、结算等手续,实在太方便了。”近日,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居民任女士在“12345”市长热线中对岚山区医保局网办、掌办信息化的服务模式频频称赞。

      今年,任女士两次陪父亲前往北京看病,先后遇到异地就医未提前备案和忘带实体医保卡的麻烦事。情急之下,她两次拨通岚山区医保局咨询电话,工作人员即时帮助她跨省在线办理了相关业务,只需要一部手机、一张电子凭证,就能实现异地就医购药。

      “从老家到北京有700多公里,两次困境的化解,让我少跑了几千里路。医保部门暖心、周到、智慧的服务,为我们异地就医群众畅通了渠道。”任女士由衷感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平均降幅48%,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药品耗材集采累计节约费用约1400亿元。

      一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截至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47亿人、2.35亿人、2.89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维持在95%以上。

      一年来,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如火如荼——1至10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1万个、859.25万户,按小区数计开工率为101.7%、按户数计开工率为102.3%。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字,为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写下生动注脚。

    改革创新,共享红利

      “村里的环境变美了,连带着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每逢周末,城里人到农庄就餐都要预约。”谈到今年村里和自家的变化,江苏省靖江市丰产村“一鼎农庄”经营者何小平掩不住喜悦。

      几年前,丰产村曾因交通不便、环境脏乱,被列为人居环境重点整治对象之一。经过大力整治,村子变了样。现如今,走进丰产村,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河面路面洁净如洗,白墙黛瓦古朴有韵味,俨然一幅清丽怡人的田园风光图,村子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田园乡村。

      “今年,村里还新建了农民健身广场,我现在闲着没事就到广场上看看戏、健健身,下午带孙子在这里滑滑梯,农村不比城里差。”村民刘建勋笑言。

      一年来,不断加速的改革步伐开创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新境界——

      职业分类大典首次标注数字职业,助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完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体系;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更多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正转化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接连开设了数字与智能制造、数字物流领域相关专业,近期还与部分企业、行业协会进行数字经济校企行合作共建,将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为数字技能型人才。”杭州技师学院院长邵伟军说。

      “从街角游园改建完成后,我们几乎每周都来这里逛一逛,绿植面积扩大了,空气变得特别好,我们都喜欢在这里锻炼身体。”吉林省白城市市民王女士满怀欣喜。

      “冲着税收优惠,我买了1000元的基金。”作为北京市第一位购买个人养老金的市民,张女士看着手机里个人养老金“购买成功”的界面,盘算着未来的收益,信心满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展望未来,一幅更加亮丽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温暖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邱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