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金振娅)社区、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15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要根据疫情形势、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筑牢基层首诊的第一道防线。
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表示,要对高龄患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分类分级服务,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最需要的人群,避免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分类标准由专家进行综合研判制定,主要基于年龄、基础性疾病情况、是否接种疫苗,还有感染后的风险程度等因素。
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疫情应对能力不足,同时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等脆弱人群又较多,如何做好农村地区重点人群的管理?对此,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静静认为,元旦、春节返乡潮的来临,给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从两个方面做了准备。第一,依托现有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目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了区域内网格全覆盖,在工作磨合中,跟镇乡管理网格也实现了对接,村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乡村医生、志愿者,都可以参与到健康管理工作中来。第二,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因地制宜。例如北京怀柔区地域南北狭长,有16个镇乡街道,每个街道、每个地区的工作方法不一样。琉璃庙镇的居民比较习惯“大喇叭”广播,所有居民都能听到。最近“大喇叭”就在循环播放用药知识,比如哪些药是退热的、哪些能缓解感冒症状的、哪些药和哪些药里面的成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