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5日 星期一

    【光明论坛】提升科技温度,关爱银发人群

    作者:时艳琴 赵鹏霞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5日 16版)

      【光明论坛】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对此,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办等10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通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建立健全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探访关爱服务机制,进一步增强特殊困难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说,特殊困难老年人是老龄人群体中的弱势人群,该群体大部分面临着身体状况不佳、活动能力受限或丧失、就医困难、无人陪护和慰藉等问题。帮助解决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困难,强化养老服务兜底线、保基本的功能,就是打造民生底线的安全长堤。

      当前,我国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供给存在着精细化程度不高、服务形式化突出、缺乏需求管理意识等问题,难以体现特殊困难老人的需求偏好。加之不同区域之间的服务水平不均衡,服务供给不足和过剩并存,服务效率和质量低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需要利用科技赋能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及时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医、社会保障待遇、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需求,及时发现、有效防范、稳妥化解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才能让他们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

      运用信息化完善数据要素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和长效化的探访关爱服务机制。特殊困难老年人的人口信息、健康信息、服务信息、消费信息等数据要素体系,由于部门分割和保护,无法建立统一的大数据中心,阻碍了服务供需的有效衔接。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全国特殊困难老年人基础数据库,统筹协调民政、公安、街道、社区、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部门的信息。在现有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中,依托“金民工程”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和社区层面特殊困难老年人摸底排查工作,建立起完备的特殊困难老人数据库。在数据库中结合个人情况对特殊困难老人进行分类分级和精细化区分,动态获取和分析他们的生活、就医等需求。在此基础上,依托养老信息系统联动养老机构、医院系统、社区服务等支撑系统,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精细、全面、实时、动态的探访关爱服务支持,探索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的机制。

      借力大数据赋能特殊困难老年人需求,兼顾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探访关爱服务。特殊困难老人服务体系难以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对接,重病大病医疗保险服务难以满足经济困难和长期患慢性病老人的实际需求,导致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就医求药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难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产业积极拓展“互联网+养老”场景应用,面向居家、社区、机构等开发了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养老TV物联网平台、智慧助老餐厅、“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平台等能够联动云管边端的服务和产品,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在获得授权并对信息脱敏之后,利用大数据的个性化分析,还能获得不同老年人行为画像、行为监测、安全监控,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探访关爱服务。

      依托科技助力探访关爱服务提质增效,提供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探访关爱服务。由于资源禀赋不同、政策环境各异,我国区域之间探访关爱服务质量差异显著,推动建立探访关爱服务的标准化,有助于缩小不同区域间探访关爱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在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集成探访关爱服务功能,我们可针对特殊困难老人的健康状况、居住条件、养老需求等不同情况,分类精准掌握、动态调整他们的日常需求和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标准目录,分类制定服务标准,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开发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智能化、可视化、个性化的智慧养老服务,建立“在线服务、线上管理、线下运作”的机制,实现探访关爱服务的流程化、标准化、智慧化。

      (作者:时艳琴、赵鹏霞,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