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蕴藏着长江文化的千年文脉。2020年12月29日,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成立了。
现代考古学上的“文明”一词始于近代欧洲,最初的词源是拉丁文“城邦”,由城市延伸至城市里生活的民众,再引申出有教养、有礼貌、开化等含义。长江中游是中国最早出现城的地区,也是目前发现最多史前城址的地区,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
比如,凤凰咀城址位于襄宜平原北部,地处江汉平原与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见证了中国的早期文明。其结构看似简单,却包含了丰富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反映了古人的世界观和政治理想。为了推进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我们研究院联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襄阳市博物馆、襄州区凤凰咀遗址保护中心,于2020年8月至今,在凤凰咀遗址开展调查、勘探、解剖、发掘等一系列考古工作。两年来的田野考古,深化了我们对文明起源的思考。
今年4月,研究院应邀参与武汉市仓埠古镇保护规划,对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勘探,在仓埠街道五峰村、宝店村、陶岗村、淋江村和井山村方圆15公里范围内发现距今3000年的西周环壕遗址群及贵族墓,有望填补长江中游商周城市发展史的空白。
吴家坟头遗址,位于天门市石河镇姚岭村六组西南约500米。为配合沿江高铁建设,我们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古队,于2022年7月至10月对其进行田野发掘,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涉及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个时期,为研究长江中游史前文化发展脉络与区域聚落形态增添了重要资料。
在研究工作中,我深深意识到,长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所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绝不该仅仅深藏在“象牙塔”里供人瞻仰,而应像一块“打火石”,激发人民群众爱国热情、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赵秋丽、张胜、李志臣、冯帆、陆健、宋喜群、王冰雅、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丁乐佳、周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