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乡村有了“会客厅”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本报通讯员 杨祥亮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30日 01版)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以前,村里这条河是‘臭水沟’,一到夏天,路过这里都得捂着鼻子走。那时候村里划宅基地,谁都不想要河边的。您看现在,这儿倒成了我们家门口的花园,每天就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村民宋桂云所说的这条河正是运粮河,位于代村村中心,纵贯南北,流向大运河。这条河有1700多年历史,是古代食盐和粮食的漕运行道。

      多年前,因生态观念落后、缺少管理,运粮河边的养猪场污水、村民的厕所污水等被大量排放到河里,这条河就成了“流动的垃圾堆”。

      现在的面貌截然不同。每天清晨,不少村民会来到河畔,沿着运粮河休闲健身环线锻炼休闲。“想想那时候,再看看现在,打心眼里舒坦,更从心里感激党的好政策。”已80岁高龄的退休村干部李学全,经常到河边钓鱼,还给村里的老伙计展示他的“收获”。“你看,现在河里鱼多了,个头还不小哩!”

      运粮河从“臭水沟”变成“大花园”,源于代村2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治理。“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先后进行几次治理,筑坝、清淤、治污等分批进行。2020年,我们创造性地实施村级‘南水北调’,彻底解决了水下污染问题。”党的二十大代表、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很是欣慰。

      代村的“南水北调”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负责项目实施的李继成介绍:“我们村实施的‘南水北调’,就是运粮河南段污水处理厂流出来的清水,通过在河道下铺设管道,用压力设备把清水调到北头,再向南回流,形成水循环,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不清’的问题。”

      在解决了运粮河水下污染的问题后,2021年,村两委提出要把运粮河打造成“乡村会客厅”。经过思路确定、规划论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今年2月6日,运粮河公园正式动工建设。

      “我们建设运粮河公园的初衷就是让乡亲们不仅物质生活富裕,精神世界也能实现富裕。于是,在充分考虑村里各年龄段的不同需求后,我们在河两岸建设了兰园书坊、足球场、篮球场等,把休闲健身、文化学习融入运粮河公园,让这儿成为老少皆宜的向往之地。”项目负责人王家萌介绍。

      当时,对于投资建设运粮河公园,有些村民多少有些不解,认为运粮河水变清就很好了,没必要再建公园了,还不如新发展一个能挣钱的产业。然而,王传喜却坚定地认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耽误不得。

      “如今,建成后的公园成了村里的‘会客厅’,老百姓都说好,建得正确,建到了村民心里。”代村村干部季永桂说。

      守住绿水青山,为代村换来了金山银山。如今,代村依托农业大景区,建设产业大园区。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文化传承在这里集聚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2021年,代村村集体各产业总产值达38亿元,村集体收入1.6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未来,我们要把国家农业公园、运粮河公园和银湖活力区,像珍珠一样串起来,在壮大生态建设成果的同时,拓展乡村全域旅游,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践中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谈到代村未来的发展思路,王传喜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本报通讯员 杨祥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