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2019年高考后,因为打小对“动手”的兴趣,我放弃了一所大专院校药学专业的就读机会,入读广东省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
入学不到一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校内选拔,虽然进了集训队,但由于很多知识、技能都没接触过,排名比较靠后。为了尽快补上短板,我勤学苦练,遇到不懂的就及时请教教练和其他选手。经过几个月集训,我从二十几名挤进了前五名,并在最后一次校内选拔中夺得第一,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又拿下了全省第一。
2020年底,我代表广东省参加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赛的竞争激烈程度比省赛高出一大截,而可再生能源项目又是世界技能大赛的新增项目,没有经验可借鉴,这让我压力倍增。
训练中最难解决的是速度问题。可再生能源项目对选手的技能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光伏安装模块,要求选手在几小时内完成。而第一次接触时,我用了两天才基本完成。
好在勤能补拙,经过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训练,我的速度逐渐提上来了,自信心也找回来了。教练全程贴身指导,仔细分析我的每个动作,具体到每次抬手、每次弯腰、每个转身走动,时间都精确到秒。最终,我以较大优势获得了国赛金牌。
进入国家集训队后,我更是一刻不放松,终于如愿代表中国踏上了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征战之旅。赛前,教练团队对几个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制定了周密的训练计划。四天比赛下来,我在规定的17个赛时内完成了所有项目,有些项目还提前完成。最终,我们拿下了这个项目的历史首金。
实现梦想,为国争光,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是学院乃至国家的培养。未来,我会执着于梦想,在可再生能源行业继续深耕、不断创新。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严圣禾、陆健、李宏、张国圣、吴春燕、唐一歌、胡晓军、王洋、颜维琦、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刘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