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罗阳式”新时代创新人才从何而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勇 本报通讯员 李青坡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7日 07版)

        航空工业沈飞公司“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在进行科研攻关。资料图片

        工作中的航空工业沈飞公司“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资料图片

        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号航母上起飞。资料图片

      【人才强国新征程】  

      初冬时节,辽宁沈阳已下过初雪。航空工业沈飞公司的一处装备研制车间内,几位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对某项重点工件进行分析论证,热烈的讨论洋溢着奋进的气息。不远处高高悬挂的红旗上两行大字格外显眼:航空工业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希望你们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

      殷殷嘱托,鼓舞人心,汇聚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多年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航空工业沈飞公司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培育体系建设,以人才驱动引领企业创新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罗阳式”新时代创新人才活跃在航空装备研制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奋勇争先,为实现航空强国贡献力量。

    “罗阳同志是我们的榜样”

      2012年11月23日,一架黄色涂装的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成功着舰,并于当天顺利完成舰上滑跃起飞。试验成功后仅十几个小时,歼-15舰载战斗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在工作岗位上因公殉职。

      “罗阳同志是我们的榜样。”“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航空工业集团特级技能专家孙明说,“航空强国是我们几代人追求的梦想。70余年来,以罗阳同志为代表的航空人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甚至付出了生命。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中,我们也想向罗阳同志学习,在新时代大显身手。”

      2013年6月8日,在航空工业党组和航空工业沈飞党委号召下,航空工业沈飞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成立,孙明和其他青年同事们迅速响应,积极报名,围绕科研生产中的“急、难、险、重、新”任务,开展科研生产攻关。

      在某型号研制过程中,有一特殊结构零件的加工精度始终不能满足要求,如果不能及时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将直接影响型号研制进度。“作为‘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大家都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啃下这个硬骨头。”生产中的难题让孙明和同事们动起了脑筋,没日没夜地琢磨着改进方法,并设计出一套专用夹具辅助加工。

      锚定方向,说干就干。从画图纸、做零件到装配、调试,“罗阳青年突击队”经过十多次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孙明兴奋地说:“以往需要30分钟完成的装夹定位找正任务,现在只需要2分钟即可完成。使用这个工装后,加工过程定位准确,加工精度高,完全满足了设计要求,使原来的难题顺利破解。”

    在实践中自主培养人才

      “我恨不得24小时连轴转,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工友争分夺秒工作,造出更加精良的飞机保家卫国。”时至今日,“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沈飞特级技能专家、装配工孙志强回忆起自己成为突击队员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很快,孙志强便迎来了自己的舞台。在飞机某系统通电调试时,一个从未发生的故障让生产被迫停工,公司上下和客户代表心急如焚。按照常规,需要把飞机安装好的电缆和元器件拆卸测试,费人费力不说,一旦耽误工期,会对生产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孙志强挺身而出,经过大海捞针般的排查,终于发现是一个电缆插头虚连。“正当我们为故障排除松一口气的时候,另一侧信号又发出故障报警,大家的心又悬了起来。”孙志强回忆,自己在冷静观察后,大胆采用“双向鉴别排查法”,经过两个昼夜连续奋战,最终排除故障。

      人才需要“舞台”,实践才能“闪光”。航空工业沈飞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防武器装备制造企业,公司一肩担负着强国使命,一肩担负着强军首责,人才培养无近路可抄,只能在实践中自主培养。十年来,公司成立“罗阳青年突击队”1969支,参与青年达40000余人次,每次遇到关键任务,突击队的青年们都会冲锋在前,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从中脱颖而出。截至目前,公司已培养技术专家143人、技能专家47人。

    全心全意优化聚才环境

      “攻关课题创新成功,公司专项奖励‘红旗HS5轿车’一辆。”2021年,在“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三级技术专家刘本刚的职务创新结出硕果后,航空工业沈飞公司的重奖如期而至。

      职务创新成果有奖励,高层次人才有股权。“在航空工业沈飞公司,价值创造薪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设置九级人才津贴发放标准,每年发放人才津贴4600万元。在“十四五”人均收入大幅提升的同时,薪酬要向创造价值员工倾斜,让这些人才得到合理回报。

      除了创新成果的奖励,更让刘本刚感到温暖的是公司对员工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刘本刚的两个孩子是学龄前儿童,之前由父母在山东老家照顾。2020年,在老家照看孩子的老人突然生病,和刘本刚一起在航空工业沈飞公司工作的妻子迫不得已离职,回到山东老家陪护照料,一家人从此过上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那段时间我时不时就和家里打视频,老人康复后,一家人要团聚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强烈。”刘本刚回忆,“公司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征求了我们的意见,由人力资源部牵头,使我爱人的工作顺利转回,一家人终于团聚。后来公司又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

      惜才爱才更要呵护人才。航空工业沈飞公司面向员工核心需求,从住房、出行、养老、医疗、健康等角度,设置关爱保障项目28项,积极打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生态。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辽宁省、沈阳市委组织部相关人才工作的部署推进,各类人才政策不断出台,航空工业沈飞公司积极组织相关政策申报工作,先后享受省、市各级人才政策数十项,获得各项荣誉、称号400余项,获得奖金津贴累计1000余万元。”

      (本报记者 刘勇 本报通讯员 李青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