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畅通国民经济“大动脉”

    作者: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4日 15版)

        与京沪高速公路互通的连宿高速公路沭阳南枢纽正在建设中。新华社发

        贵南高铁贵州独山段一条隧道内焊轨机正在施工。新华社发

        船舶驶进闽江水口航运枢纽闸门进入闽江航道。新华社发

        安徽合肥宿松路(南二环—深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1标段。新华社发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11月21日上午,随着55801次高铁列车从常德站开出,渝厦高铁常益段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据悉,该线路开通运营后,将与黔常铁路、张吉怀高铁、沪昆高铁等线路共同组成环湖南省快速铁路通道,进一步提升周边地区的路网辐射效应。

      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迎来了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先后印发,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一系列重大决策不仅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今,交通强国建设正稳步向前,一个流动的中国彰显出繁荣昌盛的活力。

    1.“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

      交通运输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被喻为国民经济“大动脉”。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我国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

      “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服务支撑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运转。”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交通运输缩短了时空距离,加速了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不仅有力保障了国内国际循环畅通,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平均每天约有超过6.9万艘次船舶进出港,飞机起降2.68万架次,快件处理接近3亿件。高峰时,平均每天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过1万列,高速公路流量超过6000万辆次,“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交通运输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晓东表示,近年来他多次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调研,亲眼见证了一条条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真正成为农民朋友的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

      据统计,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显著加速,农村公路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万公里,十年净增了90多万公里。与此同时,全国共设置农村公路就业岗位超76.3万个,为农村公路周边的群众提供了一定的就业保障。

      “对标世界先进水平,与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要求相比,我国交通运输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综规处副处长刘东表示,目前,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交通运输部门正在加快川藏铁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等一大批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稳投资、扩内需、带就业、保民生,筑牢国民经济宏观大盘提供进一步支撑保障。

    2.多式联运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东海之滨,黄浦江畔。“双11”刚过,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附近各种运输设备正在全速运转。作为全国重要的货运集散地之一,该枢纽不仅支撑着我国华东地区货物运输,还通过“公转水”“公转铁”等业务模式辐射全国。

      11月22日,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一纵三横”快速集散系统中的漕宝路快速路新建工程实现全国首创的超宽三维不对称转体桥成功转体。中铁二十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建成通车后,不仅能完善上海市骨干路网,还能进一步畅通区域间的物流大通道,助力多式联运发展。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是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相较于公路运输,铁路和水运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等优势明显,所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势在必行。”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表示,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重由2017年的7.8%提高至2021年的9.2%;水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长23.4%;2021年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754万标箱,比2017年翻了一番。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虽然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单位强度有所下降,但总量仍处于增长阶段。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显示,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约10亿吨,是位居全国第四的“排放大户”。

      为此,10月24日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组合效率。坚持绿色集约、创新智能,增强系统韧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表示,多式联运是一项跨方式、跨部门、跨区域、跨产业的复杂系统工程,难在“多”、成在“联”,需要各种运输方式和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不仅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能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

      “党的二十大对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作出了部署、指明了方向。”韩敬华表示,未来,交通运输部门将以发展多式联运为突破口,加快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持续推动“公转铁”“公转水”,不断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新成效。

    3.“两步走”推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样车成功试跑,时速350公里高速货运动车组成功下线。C919大型客机完成适航审定工作。自动驾驶车辆研发和商业化进程位居世界前列。智能船舶“大智号”“凯征号”成功交付使用……如今,在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征程中,一批交通运输科技自主创新产品蓄势待发。

      交通运输内畅外联,涌动着发展的活力,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塑造产业新优势,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并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要部署。”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指出,新时代十年,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实现了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基础设施建造和交通装备制造技术能力大幅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科技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舒驰表示,交通运输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要以服务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根本,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部署,分两个阶段推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第一阶段是从2021年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那时,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第二阶段是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关键5年。”舒驰表示,交通运输部门将抓好“两个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地实施,不断开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局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报记者 訾谦)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高铁通达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十年来,我国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共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新增航线3000余条,航线总数达到了5581条。

      (訾谦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