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㉘】
“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80多年前,在苏南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粟裕在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勉励自己和战友。
20世纪30年代,中华大地惨遭日本侵略者践踏。金瓯残缺、山河饮恨。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与国民党二次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1938年,按照中共中央指示,部分新四军从皖南挺进苏南,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
江苏溧阳水西村,当时正处在国民党控制区与日伪军侵占区的中间地带。这里丘陵蜿蜒,水网纵横,群众基础好,陈毅、粟裕就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设在这里,作为新四军军部的派出机构,统筹苏南新四军开展游击战。
驰隙流年。今天的水西村是什么样子?
一个秋日的午后,记者来到水西。无垠稻田里,秋风卷着稻浪翻滚着涌向远方。一方方荷塘中,莲叶高举,莲蓬硕硕。沿入村公路徐行,一座明清祠堂矗立眼前,这,便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祠堂,已有些陈旧,木质窗棂、石板铺地。屋内的陈设也很简单,许多房间仅有一桌、一椅、一木床而已。然而,当年生活在这里的志士,却写下了一章又一章气吞山河的“诗篇”。
“新四军进入江南第一战,粟裕带领先遣部队在镇江西南韦岗伏击日军,大获全胜。陈毅为此欣然命笔:‘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馆长张燕将那段峥嵘岁月细细讲来,“就像一声惊雷,新四军到来的消息,在敌占区炸开!敌后烽火一经燃烧,便成燎原之势。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苏南新四军经历了大大小小近五千次战斗,共歼日伪军约四万人。”
“这辉煌战绩的背后,是这支军队面临的重重困难!”张燕感叹,“在敌后,新四军不仅要面对日伪军的扫荡,还要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做斗争。夹缝中求生存、夺胜利,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在重重困难中,新四军开展游击战屡建奇功,除了战术灵活、机智勇敢,还靠什么?民众。
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伟力的深厚根源。他们支前、参军,让新四军立于不败之地,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被粟裕将军推崇的保尔,有句名言:‘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无论在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始终为人民幸福而战斗。”张燕讲起一段往事——
1941年,苏南老百姓中突然蔓延一种怪病——不少人腹泻、呕吐,乃至严重脱水。原来,是日军在河水中投放了霍乱细菌!新四军迅速组织医疗队,摸索治病药方,在激烈的战斗之余,不顾自身安危,想尽一切办法,为老乡打针、送药。正是这样的血肉亲情,让这支共产党的队伍在短短两年间就迅速壮大起来,从四千人扩展到一万四千人。
“人心换人心,鱼水情意深。”这是党领导新四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成功之钥。而“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的红色传统,今天仍然在水西党员干部中传承赓续。
在水西村,记者见到老支书李乾春。老人常说一句话:“乡亲们心里盼的,就是我们干的!”
水西村水塘多,但前些年,村民养鱼“单打独斗”,销路不畅。“鲢鱼长到三四斤,口味最佳,但买家没着落,就积压在水塘里。成本高、回笼资金补不上,老乡愁得慌。”
李乾春费尽心思,终于琢磨出了门道——规模化!
他带着40个乡亲,起早贪黑,把村里零星鱼塘连成片,扩大到1600亩。“那时候,大家都‘长’在鱼塘边——修鱼池、下鱼苗、供饲料……为了打开销路,我们跑遍了附近大小饭店,上门推销。”
一声声的推介,一串串的脚步,愣是将水西村的鱼货变成了品牌,如今供不应求。
水西村传统作物是水稻。但村民各种各的田,品种不一,施肥、打药全凭经验。乡亲们一年到头扎进田里,汗水没少流,收益却不多。
怎么办?退伍军人芮小忠与老党员崔荣付牵头成立了稻米合作社。
在合作社带动下,乡亲们改换稻米新品种,把机械化播种、无人机撒药等现代农业新元素搬进田间地头。现在,水稻亩产1250斤,年产值600多万元。“我是听新四军故事长大的。能为家乡百姓做些事,是我退伍之后最大的心愿。”在地头,芮小忠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望向稻田,眼中有光闪过。
…………
水西村的党员干部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就是为了让大伙儿的日子红又火。如今,“村村通”连着“户户通”,土砖房变身新阁楼,农家庭院中花果飘香秋意浓。杨梅采摘园、白玉枇杷园、长溪农家菜等闪亮招牌也笑迎八方来客。
“革命年代的党员是怎么为百姓的?咱也得有那股子精气神,不能辜负了这里的老传统。”驻村第一书记王燕说。
“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在水西采访,这14个字时时出现在记者脑海,细细品味,意蕴深长……
(本报记者 李晓 苏雁 本报通讯员 于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