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城市沁书香 悦读意蕴长

    ——公共图书馆可以什么样

    作者:本报记者 严圣禾 本报通讯员 张郗郡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3日 07版)

      【记者观察】 

      在很多深圳人的记忆里,每年11月都被浓浓的书香萦绕,因为,这是深圳引以为豪的“读书月”。今年的第23届深圳读书月,以“读时代新篇、创文明典范”为主题,正如火如荼开展着。

      这座城市对读书的热情,贯穿全年。近年来,深圳着力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一座座公共图书馆和遍布城市街区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构成了一幅百姓身边的“书香画卷”,很多来深圳发展、在深圳成长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特殊还书仪式

    展现城市浪漫

      一个行李箱、两个大袋子,肩背沉重的书包——9月15日上午,任梦出现在深圳图书馆门口,等待她的是一场特别定制的“还书仪式”。

      9月14日晚,图书馆工作人员接到了任梦的电话。因回老家照顾母亲,这位在深圳打拼了近20年的自由翻译人不日就要离去。她希望,以归还自己借阅的56本图书的方式,向这座城市告别。

      请求很快得到同意。第二天,任梦就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还书。随着机器发出一声声“归还成功”,任梦眼眶发红:“也许再遇不上这么好的图书馆了。”

      2004年春,任梦从江西老家来到深圳。没几天,英美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的她就去图书馆办了一张读者证。后来,她在深圳与老家之间辗转,直至2009年再回深圳。这些年,她陆续向深图借阅了2000余册书籍,最终在书香熏陶下,选择了翻译职业。翻译初期,任梦几乎每天都在深图度过,“像上班一样打卡,一坐就是一天,等到闭馆时才回家”。

      如今,任梦先后与多家知名出版社合作,完成十余部作品的翻译。“还书仪式”上,她将自己的三部译作捐赠给深图,“我爱深图,而我惊喜地发现,深图也爱着我。这是这座城市的浪漫,为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海量资源活动

    助力发掘自我

      为任梦翻译事业添砖加瓦的,还有一系列文化活动。例如,陪伴了她两年的“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诗词鉴赏与写作研修班。研修班由深图和深圳市社会科学院联合创办,邀请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多位教授授课,免费对市民开放。

      和任梦一样,党少帅也深受图书馆的滋养。2018年,他从陕西来到深圳,工作一段时间后准备考研。备考时,他到福田区南华小学当保安,抓住每个机会前往深圳图书馆学习。

      “它真大!有那么多书。”党少帅很快迷上了这里。除了备考,他还喜欢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相关书籍。他时常徜徉在深图南书房那排摆放着四书五经的书架前,抽出一本慢慢“啃”,读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上网搜,或者请教老师。

      这位保安不仅爱看书,还能创作。南华小学入口处张贴着的四字赋《南华赞》,正出自党少帅之手。“乔木南华,书声琅琅,丁卯庠序,卅四沧桑……”精炼的用词,工整的语句,党少帅前后花了约半年时间创作这篇赋。

      近年来,深圳致力于打造“十分钟文化圈”,打通市民线上线下借书渠道。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室)、自助图书馆1043个,文献总藏量5698.26万册件。其中,465家公共图书馆、235台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和71台书香亭实现了统一服务,市民可以“一证走遍全城”,新书直通车、预借自取、快递到家、文献转借等创新服务便捷惠民,“云上图书馆”跃然指尖,让读者随时随地畅享阅读。

    公益城市书房

    温暖读者心灵

      走出深圳地铁4号线牛湖站,迎面而来的近代风,给人以“百年一瞬”的沧桑感。沿广培北路前行片刻,土楼、老屋、院落,又一片别样空间映入眼帘,这里就是“龙华城市书房”之一的1510图书馆。

      两年前,13岁少女小谢跟随母亲刘女士来到1510图书馆。当时,小谢因遭遇家庭变故而出现应激性创伤心理障碍,已休学在家多日。她拒绝与外界沟通、不肯出门,刘女士看在眼里,心疼不已。她放弃事业,想多陪陪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女士来到这家图书馆,被这里书本满屋、绿植葳蕤的环境吸引,更被纯公益、重阅读的理念打动,便申请成为图书馆的维护人之一,也把女儿带到了这里。

      渐渐地,小谢接受了1510图书馆。这里有堆积如山的书籍供她随意阅读,有清静古朴的氛围让她安心绘画。刘女士没有刻意去开导女儿,耳濡目染中,热心公益、推广阅读的义工,天真烂漫、勤学可爱的孩子,一点点走进小谢内心。

      一天,小谢破天荒地答应组织一次与孩子相关的活动,并开始和身边的人交流。“妈,我想回去上学了。”不久后,刘女士听到了女儿的这句话。那一刻,她又惊又喜。

      从那以后,小谢再也不让母亲操心了。她生活上积极乐观、学习上分秒必争,今年中考,成绩“相当不错”。

      打造一批像1510图书馆这样“小而精”“近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让市民群众“转角遇到书”,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心意。如今,这样的“城市书房”在龙华区已有近百个。无数爱书之人在这里孜孜不倦,无数温馨故事一天天精彩上演。

      (本报记者 严圣禾 本报通讯员 张郗郡)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严圣禾、陈之殷、王胜昔、陆健、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张郗郡、张幸格、李镜媛、李健、解晓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