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肥11月21日电(记者丁一鸣)日前,在安徽合肥举办的第五届世界声博会现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2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合肥指数”)。这是国内首个以地区冠名的全国性人工智能专题研究成果,旨在全面系统反映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进入与经济深度融合应用新阶段,智能化转型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17年至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了2.6倍,占全球比重提升到16.8%。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比重持续扩大,从2012年的13%增长到2021年的70.9%。
同时,我国各地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融合应用不断推进,已建设11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形成了产业区域覆盖面积最广、应用场景最多、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协同发展体系。
鉴于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从发展环境、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资本投入和产业实力5个维度,构建了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也就是“合肥指数”的评价体系。
创新能力上,我国人工智能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的研发强度为19.4%,从业人数增加到31万人,占全球比重的5.3%。
产业实力上,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的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扩大,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竞争力研究显示,超70%的百强企业都位于北上广。
从总体指数来看,北京、广东和上海处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地位,安徽排在全国第6位,其中90%的科研成果、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应用场景和人才队伍集中在合肥。“合肥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