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六强化 六聚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作者:戴雪梅 陈薇 牛梦然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08版)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机遇,将稳就业、促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育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拓展就业岗位、创新招聘方式、强化暖心服务,切实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强化部门联动 加大校院“聚合力”

      学校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构建书记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二级学院负责人统筹抓、职能处室协同抓、全校师生全员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完善就业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修订《2022年就业工作方案》《就业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为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压实各方责任聚合力,与创业学院联手推动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落实落地。强化目标考核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反馈,把稳就业、促就业工作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

    强化访企拓岗 狠抓市场“开拓力”

      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整合内外资源,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强化校园招聘主阵地作用,应对就业方式新变化,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系列招聘活动,优化校内岗位信息、求职平台等服务,充分保障就业供给。经统计,学校为推动2022届毕业生就业共举办大中型双选会4场、各类招聘活动633场,提供岗位30282个。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开辟更多渠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今年已走访用人单位128家,新增就业岗位3940个,借助访企拓岗行动契机,召开大型网络招聘会1场、医学类专场招聘会1场,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强化校企协同 培优就业“竞争力”

      学校实施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采用引企入校、引校入企、融校入区、校企一体等合作模式,形成校企内外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专业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校企共建与实际生产过程对接的生产型实训基地,推动企业项目、案例、导师进课堂。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方法及时引入教学内容。构建企业课堂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优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毕业生零适应期、零距离就业。

    强化点面结合 提升就业“服务力”

      学校统筹各类就业资源,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优化就业工作流程,组织“校园招聘月”等系列活动,开展“玩转就业周”大型就业体验式指导活动;积极挖掘就业典型,选树一批就业、创业、入伍、升学榜样,激励后续就业。认真落实就业指导服务“六进”要求,开展系列讲座49场,覆盖2000余名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创业指导咨询,进一步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选拔指导优秀选手参加“智汇巴蜀”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获省级二等奖;连续两年举办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省级决赛,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强化赋能助航 激发帮扶“原动力”

      学校精准施策,实施动态帮扶,针对重点群体毕业生按照“一生一策”建立台账,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实施“一条龙”跟踪服务,持续激发就业“原动力”;广泛动员重点群体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积极为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针对重点群体专门开展求职心理疏导、求职简历诊断、求职技能训练,组织有需要的困难毕业生参加“宏志助航计划”线上培训项目,力促重点群体毕业生尽快就业。

    强化监督反馈 推进评价“长效力”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统计,多次分校区开展就业统计工作培训,建立班级、学院、校级三级监督机制,动态掌握签约进度。重点核查毕业去向信息、就业单位信息等方面内容,准确把握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推进就业工作反馈和综合评价,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全面掌握综合就业质量、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认可度等,深化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为提升就业质量提供长效保障。

      未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提高站位,持续开展访企拓岗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活动,积极整合就业资源,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开展好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戴雪梅、陈薇、牛梦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