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宁波余姚:

    擦亮阳明故里金名片

    作者:顾嘉懿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12版)

      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年10月31日),心学大儒王阳明降生在浙江余姚瑞云楼。

      “余姚”二字,对王阳明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里不仅生活着他毕生牵挂的亲人,也是他奔波忙碌的一生中,一直都想要回归的故土家园。

      在遭廷杖下狱的至暗时刻,他因想到未能与亲人告别而痛彻心扉;龙场悟道后,他心心念念想要还家,托人传话“天涯无日不思归”;当祖母离世,他四次上书恳求致仕,言辞哀戚令人不忍卒读。

      很多时候,世人看到的王阳明都是立功、立德、立言“真三不朽”的人物。而当他每每与“余姚”相连,展现在眼前的都是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王守仁。

      今年适逢王阳明先生诞辰550周年,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阳明文化”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在当代,如何发挥阳明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将其与地方发展相连接,是阳明故里余姚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瑞云楼的重生

      2019年4月9日,余姚申请的“阳明故里”和“阳明故居”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通过。

      王守仁(1477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号阳明,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出生在余姚书香门第。他祖上非大富大贵,但皆以道德文章闻名于世,几辈人教书为生。到其父王华这一代,虽后来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但王阳明从小家中依然较为清贫,租借余姚城中的莫氏房产以栖身。王华的父亲王伦、母亲岑太夫人和夫人郑氏都借居在这里。

      王阳明出生之楼被称为“瑞云楼”。可惜,这栋小楼在乾隆年间毁于火灾。20世纪80年代末,余姚市人民政府投入资金,对王阳明故居进行保护性修缮。1996年,决定重建瑞云楼。

      在重建过程中,一块“古瑞云楼”匾额被意外发现。此匾上款“光绪辛卯”,下款“先天客题”。据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考证,先天客是叶香堂的号。叶香堂生于清道光年间,咸丰年间中举,曾任教谕、督学等职,写过王阳明像赞。叶氏世居位于瑞云楼遗址旁,他应该是在对瑞云楼古址作了一番考证后,认为自家屋基处就是瑞云楼古址。

      王阳明30多岁时,有一次告病归越,为同里友人倪宗正写过一首诗:“三十年来同出处,清晖楼对瑞云楼。”清晖楼是倪宗正的故居,位于今余姚武胜门历史街区内,其正南50米处正是瑞云楼。现实中的考证,与古诗暗合。

      2005年,余姚市政府再次拨款8000余万元,对王阳明故居范围内的88户居民进行整体搬迁,修缮门厅、轿厅、后罩屋、东西花厅等建筑,复原历史场景,完善有关陈列。2006年5月,王阳明故居与王守仁墓被合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王阳明故居总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设有《王阳明生平事迹陈列》《一脉良知——王阳明弟子生平事迹陈列》《知行天下——全球视野下的王阳明及其学说陈列》等常设陈列。建筑四周筑有高大的马头墙,大小庭院错落其间。粉墙黛瓦、青石墁地,构成故居的独特风情,堪称浙东地区书香门第宅院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王阳明故居相继被授予“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余姚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称号,并开辟了“姚江王氏家规家风——传习苑”“至善堂”两个党员教育学习点,成为宁波市传播家风家训、学习廉政文化的重要阵地。

    中天讲学:王阳明一次重要的教学经历

      在王阳明的一生中,故土乡情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王阳明故居负责人曾辑录王阳明与家乡有关诗文近百篇。作为一个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的文字长于记述。而这些思乡诗文饱含的感情色彩往往特别浓烈,构成他人生的侧写。

      王阳明出生在余姚龙泉山下,山中龙泉寺为当地名胜。1493年,21岁的王阳明会试下第回到余姚,曾在龙泉寺和朋友们结社。一个秋日雨后,他意气风发地写下“乡里正须吾辈在,湖山不负此公来”,完全不见落榜的失意。

      龙泉山在王阳明心中也是一个代表余姚的符号。1505年,33岁的他在京师任职兵部,写下《忆龙泉山》《忆诸弟》《寄舅》三诗。“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对家乡风景的怀念某种程度上治愈了人在异乡的孤独感。

      龙泉山腰有一处浙江省级文保单位——中天阁。1525年秋天,王阳明应家乡学子邀请,在那里参加了一场盛大的中天阁讲学。王阳明提出,以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廿三为期,在中天阁举行讲会活动,并亲自写《中天阁勉诸生》,书于壁上。

      在这篇短文里,王阳明说,谢谢你们在我每次回乡的时候向我问学,但我一走,你们就不聚会了,这样不太好。我希望你们“勿以予之去留为聚散,或五六日、八九日,虽有俗事相妨,亦须破冗一会于此”,互相督促勉励,“使道德仁义之习日亲日近,世利纷华之染日远日疏”。文章中,王阳明没有过多输出自己的理论,而是劝勉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彼此鼓励,共同进步,不要有一味地好胜心。这样的研学方式,今日亦有借鉴意义。

      1954年,余姚著名爱国人士姜枝先等人在中天阁设“梨洲文献馆”,保存了大批民间征集、捐赠的珍贵文物和古籍,为余姚“文献之邦”留存一缕文脉。近年,除了修缮中天阁,余姚还规划复建位于原中天阁后祭祀王华、王阳明父子的二王祠,使中天阁、二王祠与王阳明故居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空间,打造“阳明故里、心学圣地”的文旅品牌。

    阳明IP助力余姚城市有机更新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的历史街区改造,是城市更新中极具价值、深度与魅力的一环。

      为更好地打造阳明文化IP,2019年,余姚将老城改造的核心项目命名为“阳明古镇”,将王阳明故居所在的武胜路街区、龙泉山与姚江运河畔的府前路街区连为一体,协同开发。

      项目采用运营前置思维,由专业运营团队根据产业内容与发展路径,反推物理空间进行规划与设计。在文化运营方案的指导之下,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在空间设计中融入了大量阳明文化要素,打造了全面讲述余姚阳明文化发展史的心迹馆,设计了一系列姚江文化主题景观,创建了“阳明初心”文创品牌与自营实体店,并于2020年3月成立了余姚市阳明文化书院,由浙江大学教授出任院长,整体谋划余姚阳明文化在新时代的成果转换与输出。

      自2020年12月31日开街以来,阳明古镇一期府前路街区恢复了往昔繁华盛景,成为一条既能体验传统风情,品味古城烟火,又能追寻时尚潮流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入夜,运河古桥通济桥下,流淌不息的姚江水卧听柔橹;旧时鼓楼舜江楼旁,各色餐馆里人影憧憧。

      拒绝大拆大建,“小尺度、渐进式”的改造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街巷的肌理。曾经,沿江而立的商铺见证了浙东黄金水道鱼市行业的兴盛,也品尝过船运时代远去后的没落。而今,老街在古典与现代的交互碰撞中重生,成为余姚当地最具人气的城市会客厅之一。

      据统计,今年以来,余姚阳明古镇的人流量已突破430万。无论是商务宴请还是休闲散步,姚江边的水街都是市民游客的首选。在阳明古镇火起来的同时,余姚阳明故里的文化品牌也同样得以强化,达到双向赋能的良好效果。

      (作者:顾嘉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