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以奋斗之姿让创新创造熠熠生辉

    作者:张晰昕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9日 05版)

      【讲述者】

      不久前,一位同事问我:“知道什么是‘科技狠活’吗?”我脱口而出:“咱们干的工作算不算?”同事莞尔。

      后来我了解到,我的理解与“科技狠活”这一网络流行语的所指相去甚远,但我仍然觉得,我们这群审理技术类案件的法官干的同样是一种“科技狠活”。

      “科技”自不必说,技术类案件本就包含专利、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案件,天然带有科技属性。至于“狠活”,我想法官要想办好技术类案件还真得有股狠劲儿才行。

      要狠下功夫学习基础知识和新知识。技术类案件涉及领域繁多,机械、光电、通信、化学、医药等,不一而足。既要了解“法兰连接”“上行链路”“分子筛”“自花授粉”的含义,还要关注光刻机、转基因、区块链、分子育种的发展现状,只有如此才能应对技术类案件的纷繁复杂,在遇到具体案件时更快地进入状态。

      要狠下功夫钻研案情。技术类案件包罗万象,从榨汁机到煮面条机,从马桶到内衣,从锂电池到手性药物,从种子到芯片。小到外科手术缝合线,大到高层建筑逃生设备,只有想不到的,没有遇不到的。面对每一个具体案件,法官要悉心理解技术方案,了解现有技术,努力让自己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撰写出的判决才能以理服人,才能让真正的创新者有条件、有动力继续创新,让更多的科技成果造福社会。

      当然,要成为审理技术类案件的多面手,单靠法官自己发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利于技术类法官成长、成熟的大环境。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探索构建了知识产权司法智库体系,我院创新保护专家委员会的首批14位院士专家均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他们的研究方向涵盖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机械工程等多个前沿领域。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逐步形成“院士导航、专家引领、技术调查官支持、多方辅助参与”的全方位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帮助法官更加准确理解案件中的具体技术方案、技术产生运用和保护规律,掌握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战略需求,洞悉全球科技治理规则。

      “法官们太厉害了,什么案件都能审,懂得真多!”每听到此类夸奖,自己心里虽然也会腾起一股小欢喜,但我万分清醒地知道,我们这点光环不是因为自己发光,而是因为自己背后的平台发光,是因为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在熠熠生辉。我们在审理好技术案件、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有了底气、多了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审理技术类案件的法官,我们会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力争在案件审理中做到站在大局看问题、想办法,继续狠下功夫保护好科技创新,以奋斗者的姿态勇毅前行,为人民守护好公平正义。

      (作者:张晰昕,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法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