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赋能人类美好生活

    作者:孔君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8日 12版)

      从无人驾驶汽车、快递机器人,到手机语音助手、面部识别软件,人工智能正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今年,“元宇宙”话题频频冲上热搜,让人们对未来的智能生活充满向往。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正悄无声息地步入军事和安全领域,机器狗、巡飞弹、无人机等武器装备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正在颠覆人们对传统战争形态的认知。

      自人工智能技术诞生之日起,质疑之声就不绝于耳。特斯拉和SpaceX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将其称为人类“最大的生存威胁”。斯蒂芬·霍金、比尔·盖茨、亨利·基辛格等知名人士也纷纷就人工智能引发的安全风险发出了警告。美国硅谷众多高科技公司甚至成立了“人工智能联盟”,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风险挑战和道德伦理问题。

      随着关于“人工智能末日”的头版标题和时事评论越来越多,人们纷纷开始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将把人类带往何处?这已经超出了传统的技术领域,成为一个深刻而宏大的哲学命题。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会让人类变得毫无用处,甚至担心人工智能有一天会终结、反噬人类。一些团体呼吁限制特定类型的人工智能研发,尤其是禁止相关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近年来,联合国开始讨论如何应对“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就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制定了建议文件。

      面对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这一紧迫而重要的话题,大国的理念、政策和行为至关重要。遗憾的是,美国作为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口口声声称自己在“负责任地发展人工智能”,但实际上奉行的却是“美国优先”“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政策。美国非但不愿与国际社会分享发展红利、促进共同安全,反而以意识形态划线,频频挥舞单边制裁大棒,大搞“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动辄对别国发动“芯片战”,企图将发展中国家排除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之外,加剧了国际安全治理体系的分裂倾向。在联合国“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政府专家组讨论中,美始终持消极态度,拒绝接受任何硬性约束。

      在此情况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程亟待注入一股“正能量”。各国应在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完善人工智能规范、填补人工智能法律制度空白等方面加大投入,防止技术滥用、误用乃至恶用,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人、造福于人。

      在人工智能这一关乎全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中国展现出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胸怀和担当,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和战略高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并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2021年9月,中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今年3月,中国发布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基于自身在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政策实践,近日中国向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呼吁国际社会坚持“伦理先行”,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理念落实到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研发、使用等各个层面。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在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就人工智能伦理问题达成国际协议,在充分尊重各国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和实践的前提下,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旗帜鲜明地反对在人工智能领域构建“小院高墙”、刻意阻挠他国技术发展的做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需要各国共同参与,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被排除在外。中国在立场文件中提出的主张符合时代潮流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心声,是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与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携手努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程取得进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际社会携手努力下,各国一定能找到驾驭和规范人工智能的方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人类美好生活。

      (作者:孔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