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天津静海:乡村墨香浓

    作者:本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陈泽宇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7日 09版)

      新落成的天津美术馆内,116幅书法作品正在展出。隶书、小篆、草书……这些书法作品都出自长有老茧的天津静海区农民之手。他们中最小的9岁,最大的83岁。

      这个展览源自静海区开展的“写金句、唱经典、讲故事、跳健康、拍美景、画幸福”群众性系列活动。书法作品内容多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幸福感受。

    心里想的,就用毛笔写出来

      展览中,刘智莉写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等内容的作品。每个作品,她都要写七八遍,再挑一幅最好的。

      “我亲眼看到家乡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繁荣,父老乡亲的生活更加富裕。”刘智莉这样说着自己的创作初衷。

      “俺是农民,不是书法家,心里有嘛想表达的,就用毛笔写出来。书法是出自生活的,我就忙于生活。”曲锡斌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介绍着自己。

      曲锡斌是一名农民。10岁开始跟村上的老先生习字,写隶书40年,他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墨农”。

      曲锡斌认真读着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了一遍又一遍,再一字一句摘抄下来。曲锡斌精心摘抄的两幅作品被挂在了天津美术馆展区的显要位置。

    状元村,文化村,幸福村

      从地图上看,静海区吕官屯村是一个被大运河、新老104国道共同守护的村子。大运河、104国道在东南沿海形成美丽的曲线。

      走进吕官屯村,整洁的街道、依河而建高低错落的砖瓦房、富有年代感的胡同——处处带着一股清新风,自然原生是它最大的特色。

      农闲时,吕官屯村村民便以写几幅毛笔字作为消遣。这个村是出名的“状元村”“文化村”。退休教师、村史专家胡毅在编写《吕官屯村史》时发现,早在清朝中期,吕官屯就有了发达的私塾教育。1909年,村里的几家塾学联合,办起静海最早的村办学校。据统计,吕官屯走出15位博士、30余位硕士、600余位本科大学生。

      书法爱好者李广健利用闲暇时间教村里的孩子练习书法基础。每年寒暑假,村里的书法练习班是最忙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书法不仅能学习技能还能磨炼孩子的心性,更重要的是不出村就能学习。

    “软实力”如何“硬支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乡村文化的自信要建立在乡村文化的自省自觉上。吕官屯人从整理《吕官屯村史》开始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

      胡毅在整理村史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家族的家谱中都有守德重教的表述。一些家谱中对有德、有才之人做了特别的记述,把他们当成家族荣耀激励后世。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甭管大事小情,咱这里的党员都是个顶个。”老胡一句话道出了改变发生的根源。

      今年,吕官屯有了村歌,还拍了主题MV,“敬老节”“采摘节”等特色活动接连不断。各种文化娱乐项目丰富了村民的空闲时间。

      “如今,咱村成了‘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镇’,乡亲们的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俺们奔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阔!”吕官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杰高兴地说。

      (本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陈泽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