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造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样板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4日 09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紧跟时代步伐,抢抓发展先机,扎根区域、服务区域,走出了一条“与区域产业共生,与民营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荣获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等荣誉。

    “东西南北中外”布局职教区域办学高地

      学校充分认识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需要。为了全面嵌入大都市区和区域产业集聚区建设,拓展办学空间,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创新性突破“办学主体单一”的限制,政校行企共同联动,打造“东西南北中外”分布式办学新格局。东面建设学校鹿城校区,助力构建技能型社会,建设育训结合的社会服务培训基地,每年培训超3万人次;西面把职业教育办在特色小镇里,与瓯海区政府联办温州设计学院,以设计创新引领带动鞋服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南面与瑞安市联办瑞安学院,对接瑞安汽摩配、新能源等支柱产业,致力于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北面与永嘉县联办永嘉学院,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赋能乡村高品质振兴;中心高教园区校区投入1.5亿元建设数智实训大楼,紧密对接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依托温职院运营的国家示范性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职教“数字大脑”,推动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海外与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柬埔寨共建丝路学院,伴随中企“走出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牵头成立中柬职教合作联盟,荣获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卓越奖等。“东西南北中外”六大校区共同发展,精准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建设科技创新服务高地

      学校立足产业办专业,构建了“专业产业化、研发立地式”的产教融合体系,坚持需求导向,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职业、新岗位,构建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机制。一是聚焦产业需求抓专业设置,让服务定位更准。学校立足浙江和温州主导产业结构,40余个专业覆盖了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二是聚焦企业需求抓研发突破,让服务能力更强。学校坚持“区域有什么企业难题,就建设什么服务平台”,开展立地式研发,深入一线企业掌握需求,紧盯产业发展开展“有用、有效”的科研,每年为企业解决难题600余项。三是聚焦共富需求抓培训帮扶,让服务覆盖更广。学校助力“扩中提低”,结合产业需求每年开展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等培训超3万人次,以菜单式服务、精准化惠民等多元路径持续为乡村振兴、助推共富注入“活水”,服务稳就业、保民生工作。

    “筑巢引凤”打造高端人才聚集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打出了“增量”“存量”“变量”三张牌。在“增量”上,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伯乐奖”,构建高端人才校企共享机制、创建以才引才聚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挖掘并推荐高层次人才积极性,对于特殊人才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办法;在“存量”上,坚持引培并举、分类培养,制定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培育、双师教师、双语教师等多类别培养计划。通过国内外培训、专业研修、学历学位进修、下企业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在“变量”上,深入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完善评价体系,破除职称评聘“五唯”倾向,教师职称按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与社会服务为主型等实行分类发展,并以科学评价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能力绩效为导向,完善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专业考核和部门考核制度,构建“四位一体”的绩效评价体系。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各类国家、省市人才超200人次。教职工数量从原有的600多人增加至近900人,其中专任教师680余人,专任教师生师比低于18∶1。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高级人才支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