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迎接外语人才培养的时代挑战

    ——第八届全国意大利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举办

    作者:本报记者 杨逸夫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3日 06版)

      今年是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创办80周年。11月12日,由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分指委和全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共同主办,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庆祝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创办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意大利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十余位与会专家相聚云端,探讨非通用语教学前沿问题,交流最新成果,就推进全国高校意大利语教学研究水平建言献策。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张大铸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打开中国与世界相互认识、深度理解之门的钥匙。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走过了80年,不仅教学科研人才倍增,硕果累累,而且对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非通用语学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时期,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目标,就需要我们在世界上阐述好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沟通,争取更多国家和人民的理解与合作。而这离不开高水平的外语和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也给包括意大利语在内的非通用语种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参赞菲德里克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高校意大利语教学取得的发展。同时中国的意大利语教学中还融入了新的学科,比如经济学科、法学学科等。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今后还会继续与各个学校展开合作,为青年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讲座等各方面支持。

      如何在意大利语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全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前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张宇靖表示,高等学校的外语课程是大学生与外国思想文化碰撞最为激烈、最易受到外来思潮和文化影响的课程,因而课程思政教学的任务更加重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在尊重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巧妙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意大利语的同时,既能够充分汲取意大利文化的先进营养,又能够通过与中华文化的对比,实现中外文化的互鉴,促进学生从社会主义世界观的视角,学习和欣赏外国文化,学会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同时,课程思政的任务也在于从差异性中提炼共性,只有深入挖掘意大利语言文化当中先进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共性的东西,才能够找到中意文化之间的共鸣之处,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中国的发展现状、发展愿景和发展理念,用意大利语的形式讲述出来。

      面对正确率越来越高、纠错能力越来越强的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外语人才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被人工智能翻译彻底取代?全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系主任文铮指出,问题无法回避,但与其一味担心,不如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人工智能的应用,“因为未来战胜我们的并不是人工智能本身,而是掌握了人工智能的同行”。

      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当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带来挑战,学生面临不能学以致用,不能以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甚至无法凭借自己专业技能吃饱肚子的问题。文铮指出,简单的学科叠加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半瓶子油加半瓶子醋”的状态。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意大利语并非学习的终极目的,而是手段和工具。如果我们能把“学意大利语”和“用意大利语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科拓展中发挥语言优势,那么自然会培养出具有社会和市场竞争力的人才。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杨逸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