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
沿着祖国的版图一路向东,浩瀚奔腾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于一处,冲击出一片平整的黑色沃土——三江平原。这是一块“插根筷子也发芽”的肥沃土地,水稻、玉米、大豆生长其上,良田万顷,阡陌纵横,空中俯瞰如同大地的掌纹。
佳木斯,位于三江平原的腹地,因水而生,得沃土涵养,物华天宝、钟灵毓秀。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中国的“日出之城”。每年六七月份凌晨3点左右,祖国的其他地方还是夜色深沉,在佳木斯最东端的抚远,一轮红日便已挑开了东方的曙色,朝阳蒸腾、霞光万道,“沧海浴日、金轮晃漾”。
墨色的黑龙江与蓝色的乌苏里江如两条巨龙奔腾而至在此交汇,成就了蓝黑两色泾渭分明的三江口,也造就了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三江湿地。它是全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湿地之一,也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栖息地。东方白鹳、丹顶鹤、黑熊、马鹿都在这里留下熟悉的身影,数十条河流,数百个湖泡,上千种野生动植物,几十万公顷沼泽、草甸和岛状森林,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生物多样性画卷。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一首《乌苏里船歌》,让无数人知道了赫哲族。三江流域有大中小河流290余条,这里是鱼类的天堂。当祖国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三江口上,世代生长在江岸旁的赫哲人便已铺撒开银白的大网,“三花五罗”、鲟、鳇、马哈,丰沛的三江水总会以最无私的馈赠给予这些依水而居的人们。
佳木斯的这片水土能为赫哲族孕育的绝不仅仅是鲜美的鱼肉,还有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伊玛堪”,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精美的鳞纹、古朴的韵味,鱼皮衣、鱼皮画,赫哲人用延续和创新,创造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篇非凡史诗。
佳木斯的肌体里还深植着红色的基因。这里是东北抗联诞生地、主战场和核心区,东北抗联11个军中,5个军在这里诞生,8个军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篇章。
东北解放战争时,一支文化大军从延安出发,一路东行北上,汇聚落脚在当时的佳木斯,这支由延安迁来的文化大军,给黑土地带来了空前的文化繁荣。《咱们工人有力量》在这里诞生,陈云同志亲切地称佳木斯为“东北小延安”。
三江平原曾是一片草甸、沼泽茫无际涯的亘古荒原,当耕耘的第一根犁铧插入这片黑土,北大荒人的精神赞歌便已唱响。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几代拓荒人战天斗地,百折不挠,成就了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造出了一个粮田无际、谷囤丰满的北大仓。
音乐从公园、广场响起,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现在开始跳佳木斯快乐舞步!”节奏鲜明的音乐,整齐划一的动作,快乐舞步健身操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可以从中提取出消除疲劳的密码。这项风靡海内外的体育健身项目,成了佳木斯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江河奔涌,浩浩汤汤。奋进中的佳木斯,正乘着新时代的东风,走在美好的金光大道上。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通讯员 徐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