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4日 星期五

    村村牵起手,收入节节高

    讲述人: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明塘村委党总支书记 罗钦彪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4日 12版)

      【一线讲述】

      1998年,我进入村委工作,到现在已经24年了。明塘村曾盛产煤炭,全村一度有10多家小煤窑。那时,山上到处都是黑乎乎的矿口,山下道路开裂沉陷,地下水位下降,井水难以下咽,农田没法灌溉。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靠煤炭吃饭的老路行不通了,必须找条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后,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村里的面貌陡然一新:小煤窑关停了,安置区盖起来了,农田排灌系统畅通了,道路平坦开阔了。走在村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绿。

      环境好了,怎么让村民们的口袋鼓起来?这成了横在我和村委心头的一道坎。

      去年8月,镇政府提出了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多村抱团、飞地发展”的振兴乡村新思路。消息传来,大家拍手称快。

      腊市镇不大,只有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不足是短板。几个村子取长补短,把短板补起来,把“长板”做得更长。比如,庙岭村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原种植规模不到千亩。通过抱团合作,本村和其他村的土地一起流转出去,种植规模一下子翻了好几番。种植规模扩大了,竺园村等村随之开展了油菜籽榨油、粮食酿酒等新业务,一条富村、富农的产业链条越伸越长。

      我们也瞅准机会,成立农事托管公司,为大规模农作物种植提供农机服务。刚开始,村民心中有不少犹疑:万一揽不到业务,设备成了废铁,该如何是好?

      为了打消顾虑,我们决定由党总支领办合作社。通过向区、镇申请扶持资金,筹措到200万元,购买农机、培训农机师,保障耕田、插秧、收割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从去年10月公司运行到今年年底,约莫能净赚20万元。

      有了这笔钱,咱就能放开手脚,为村里办更多好事。比如,修柏油路、装路灯、完善居住设施……相信,接下来的收入一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前些天,我和村干部们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一听到关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的内容,大家的兴奋劲儿甭提有多高了。要想乡村振兴,就得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块使,蹚出一条宽阔明朗的新路子。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陆健、高建进、胡晓军、李玉兰、耿建扩、陈元秋、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徐梦玲、赵元君、王豆豆、朱焕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