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2日 星期三

    幸福生活离不开“拼命干”

    讲述人: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 张买江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2日 07版)

        游客在河南林州红旗渠纪念馆参观。新华社发

      【老党员寄语】

      “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前几天,在新闻上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时的话语,我的热泪禁不住流了出来。

      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要奋斗,咋可能没有牺牲?我的父亲张运仁和其他80名烈士,就牺牲在红旗渠建设工地上。没有他们拼命地干,没有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父亲牺牲后,母亲送13岁的我去修渠。临行前,母亲含泪嘱咐我:“不把水带回来,就不要回这个家。”

      在红旗渠建设工地上,我年龄最小。大家照顾我,让我做轻活,可我就是拣重活干。不到一个月,母亲做的新鞋磨破了,脚底板磨出血泡,我一声不吭,咬紧牙关接着干。从背钻到撵钻、放炮……一刻也不肯放松。

      十年苦干,终于引来了幸福水。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1966年4月,渠水流到了我的家门口——桂林镇南山村。

      红旗渠建设劳模大会结束后,我一口气跑回家,进门就喊:“娘,我把水带回来了。”母亲眼泪止不住地流。

      修渠结束后,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宣传红旗渠精神。1988年,我的儿子张学义到红旗渠上工作。现在,他仍然守护着红旗渠的支渠。红旗渠与我家结下了不解之缘,红旗渠精神就是我们的传家宝。

      退休后,我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当了一名劳模讲师。今年,我74岁了,只要身体允许,就要把红旗渠精神一直讲下去。我经常对年轻人说,今天赶上了这么好的光景,一定要跟着党拼命干、踏实干,让生活越来越幸福。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胜昔、张哲浩、王建宏、张文攀、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郭山宝、叶树峰、钱友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