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师范类高等院校,江西师范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以教师教育为传统和底色,先后培养师范类专业毕业生35万余人。近年,学校公费师范毕业生履约率高,深受县区学校欢迎。就业好、生源好、口碑好,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学校对师范生养成教育体系的不断探索。
问题导向 转变育人思路
2007年起,部属师范大学和部分地方师范大学陆续开办公费师范生教育,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为了解决师范生主体性培养不强、毕业履约率不高等问题,学校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实践活动为抓手,以第二课堂为主阵地,着力探寻教师成长和师范生培养规律,培养爱教、适教、善教、乐教、志教的优秀教师。
依托省部共建项目——公费师范生教育,学校转变“合目的性”教改模式,将注重职业规范和需求预设“内容提供”的需求驱动,转化为供给侧驱动的合规律性探索,聚焦于学生的主体专业身份建构与自主成长。在优化教师技能培养、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积极建设更有利于自主合作的实践项目和空间场域,打造特色鲜明的自主成长文化和教师文化。
十年探索 优化培养模式
自2013年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起,学校着力探索师范生养成教育体系,在摸索与实践、完善与建构的两个阶段逐步迈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开展公费师范生教育之初,学校就提出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贵在养成、赢在习惯”为理念,以精英化培养、高端化打造为定位,以“厚德、认同、学习、自律、激情、坚毅”六元教师基本素养为目标的理念,成立公费师范生院。学校积极构建“1234567”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即确立培养基础教育未来领军人才一个定位,师德和情怀养成、能力和素养发展两条培养主线,养成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空间场域、导师团队三大养成要素,课程引领、实践锤炼、社团拓展、文化内化的四大培养路径,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我调整、自我建构、自我成长的五自管理,“院—院、校—政、校—校、校—社、师—师、师—生”六维协同机制,以及每日一练、晨议晨练、每周一誓、师德体验、传统文化等“七个一”养成教育活动。
2017年9月,学校已有毕业到岗的公费师范生,开展职前职后公费师范生系列研究,聚焦开展养成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学校提出“素养本位、重在实践、学在全域、贵在养成、赢在自主”理念,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打通人才培养需求侧和供给侧,完善六元教师基本素养养成目标,将其升级为“修己、情怀、实践、明理、幸福、坚毅”新目标,围绕“养成什么、以何养成、在哪养成、谁养成、如何养成、怎样评价和持续”等问题,开展建构师范生养成教育体系的探索实践。
三大创新 培养优秀人才
理念创新。学校构建的六元教师基本素养养成目标,有效强化了师德、情感、能力、素质的提升,推动师范生涵养职业认同与信念,激发“为师”内生力,引导师范生树立“自觉为师”的信念,实现从认知型育人转向实践型育人。
体系创新。学校创造性构建了素质导向的“系统、协同、自主、适切”师范生养成教育体系,出版《养成教育手册》,建立制度文件等。实现一二课堂协同育人,共同达成培养目标,推动构建“课程教育、实践教育、养成教育”三位一体的师范生培养体系。
实践创新。学校创新开展“自主学习、生活体验、实践参与、文化熏陶”养成教育实践,形成教师指导、自主学习、教学相长、朋辈共进、价值共创的养成教育实践模式。
经过不懈探索,学校公费师范生的教师情感与信念素养、专业能力等明显提升,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师德高尚、情怀深厚、信念坚定,具有较强适应力、胜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及爱教、适教、志教的教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