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地质报国,我在边疆“生根”

    讲述人:新疆地矿局地质矿产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成守德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31日 07版)

      【一线讲述·感召与激励】

      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区域地质调查队员,肩负着党的嘱托和人民的希望来到广袤边疆。地质报国的理想信念指引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

      1955年,我被分配到原地质部中苏合作第十三大队,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地质普查。1957年开始,我独立承担区域地质调查任务。那年夏天,我前往西昆仑山的一处山峰进行地质调查。骑马过一处陡坡时,马一失蹄滑下了山谷,我及时跳下马,捡回一条命。可没有了马,我只能一步步走向山脊,完成调查任务返回营地时已是半夜。

      茫茫昆仑山,高山融雪汇成的叶尔羌河水势多变,总是拦住我们前行的道路。一次工作结束返回营地时,早上还清澈平缓的河水已经变成了滚滚洪流。眼看天色渐晚,我只能策马下水,刚至河心,马就被洪水卷来的巨石拍倒,我也被洪流卷走,腿被滚石砸伤。好不容易才一瘸一拐地回到营地,找队医处理伤口。休息一周后,我又回到了地质调查队伍中。

      1978年,我调入新疆地矿局地矿研究所,从事基础地质研究。1986年后,我参加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完成多个专题研究,近二十年来又参加了中欧亚八国联合编图及中哈合作等有关课题和新疆大地构造(相)图的编制。70多岁时,我还深入考察了哈萨克斯坦的著名矿山。81岁时,完成了“中亚地壳发展演化与主要矿产成矿规律”专著的编写及出版。

      这些年来,不少人问我:地质工作这样艰苦,你不后悔吗?我觉得,人总要有理想信念,只要心中装着党和人民,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赵秋丽、李志臣、张胜、李慧、夏静、张锐、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魏海勇、陈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