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㉒】八桂有了新乡风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本报通讯员 尚永江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30日 01版)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㉒】  

      “改变老规矩后,大家压力都小了。喜事照样办得风风光光,一点也不失体面。”说这番话时,黄芬芳喜悦溢于言表。

      黄芬芳是广西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村民,前不久,她的女儿出嫁,原定酒席50桌。听取移风易俗倡议劝导后,将酒席减至不足10桌。

      近日,记者在广西乡村采访,谈起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这些年,人们生活日渐富足。但在部分乡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仍不同程度存在。群众不堪重负、有苦难言,有人感慨:“辛辛苦苦挣点钱,一场酒席回到脱贫前。”

      “2012年我爷爷去世,办白事宰了14头牛,宰牛的回礼花了8万多元,加上摆酒席,总花费10余万元。”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德峨村团支书杨健回忆,“这对一个以养殖牲畜为生的农村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白事是风风光光办了,家里却背上沉重债务。此后好几年,一家人节衣缩食才将借款还上。

      这样的事,在广西农村并非个例。“老人过世,家人要宰牛来祭奠以示孝敬,这种习俗已沿袭上千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党委书记莫庸坦言,“宰多少头牛、摆多少桌酒席,成为儿女是否孝顺、葬礼是否风光的标志。于是,村民之间攀比成风,哪怕债台高筑,也不能丢了面子。”

      “按照当地习俗,不光是宰牛,下葬还要挑日子。”隆林县者浪乡么窝村党支书陶胜明说,“日子靠近尚好,如果挑的日子在数十天后,就需要邻里乡亲帮忙看守逝者,等待安葬这段时间的吃食等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位村民不无感慨地说,这些年,农村宴席名目花样百出,如订婚宴、结婚宴、满月酒、乔迁酒、谢师宴、升学宴等,客人随礼的礼金也不断“水涨船高”,“许多家庭刚刚脱贫,这样折腾,真吃不消。”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只有改变旧习俗,倡导新风尚,才能有效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黄智宇开出这样的“药方”。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将推进移风易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培根铸魂”举措,通过宣传教育、建章立制、示范引领、集中治理,唱响了农村移风易俗“四部曲”。

      “婚事新办树新风,丧事简办人轻松;不设道场不摆阔,简单庄重才适合……”在隆林平班镇母姑村,来自新州镇的新兴艺术团的表演,赢得群众阵阵掌声。艺术团的梁智精告诉记者,在移风易俗宣传工作中,他用本地壮话编排的快板和山歌深受大家欢迎。

      据了解,隆林县组织巡回宣讲队、文艺队等,创新快板、三字经、民间山歌,开展“送温暖防返贫”“流动广播”“小手拉大手”“乡镇宣讲团”等活动,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倡议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移风易俗,不仅要解决认识问题,还要靠制度约束。2019年8月,广西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婚丧事宜移风易俗的指导意见》,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考核内容。

      广西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文明乡风责任清单。百色市引导各村(社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一约四会”制度,明确红白喜事餐标、桌数、人数、礼金、天数等上限。北流市建立村级“红白事服务中心”,倡导结婚不要彩礼,非亲属随礼不超过200元;宴席便餐不超过30元/人,不上高档烟酒……一系列细化标准,为红白事“减负”。隆林县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白事宰牛习俗破题,明确提出:除直系儿女外,其他人不再宰牛、羊、猪等牲畜祭祀,主客双方祭祀和招待客人的牲畜总量控制在3头以内。

      移风易俗,还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中负有重要责任,必须以更大力度防治风腐一体问题,严管党员干部队伍。”自治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钟得志表示,为推动规章制度落地见效,广西不忘发挥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前不久,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隆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干部黄某某在操办父亲丧事时,没有履行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从简办理婚丧喜庆事宜承诺,造成不良影响,受到政务警告处分。

      在发挥好党员干部示范作用的同时,广西注重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集中推动移风易俗的治理合力。在自治区广泛开展农村红白喜事文明劝导志愿服务试点工作,依托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对大肆操办红白喜事行为进行劝导。隆林沙梨乡干部黄红美告诉记者,发现乡里10多户有早婚早孕苗头后,教育、妇联等单位分别上门劝导,不良风气得以纠正。

      那么,上述措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仅宰牛一项就省了五六万元,吃食、爆竹和下葬都大大精简,减轻了我的不少负担。”说起2021年底家里办白事,隆林者浪乡么窝村村民王绍年如释重负。在村干部动员下,王绍年将原本打算宰的8头牛减为3头。

      在隆林,移风易俗行动开展至今,已劝止大操大办白事近400起,为群众减少经济负担约1000多万元。

      “人情急似债,顶着锅盖卖。农民鼓起来的钱包,过去是被‘人情风’给吹‘瘪’了。现在村里天天广播宣传不要大操大办酒席,‘人情’少了,身上担子轻了,人情味反而更浓了。”谈到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六律村村民老张高兴地说。

      移风易俗,减轻了村民的负担,改变了村民的行为,也带来了乡村观念的变迁。“现在,攀比陋习不见了,大家比的不是谁家婚宴多几道菜、多几辆车,比的是谁家的家风好,谁家的孩子有出息。”龙川镇党委副书记杨桂西说。

      “随着文明乡风建设的不断深化,村民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带头干’‘比着干’‘帮着干’已成为文明新乡风。”百色市文明办主任邓暘说。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本报通讯员 尚永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